文档介绍:总体设计说明
1、概述
国道207汝州养田至焦柳公铁立交桥段改建工程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境内,其与宁洛高速是汝州市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承担着汝州市大部分的交通任务。现有道路起点位于汝州市养田村、向南经坊移村、前杨堂、阎庄、马庄、西王庄东、枣刘东后于赵庄北转向东,道路过任庄南、汝州市烟厂、汝州二高后继续向南,沿汝州市城区东侧分别于朝阳路、广成路、丹阳路、常付线、湖滨路相交,跨汝河后经怯庄、桂庄、南马庄至终点汝州市产业集聚区东线起点,道路建设定位为汝州市绕城公路。现有G207为二级公路,一般路段路基宽度1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梁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大部分采用汽车-超20、挂车-120,汝河大桥及部分桥涵采用公路-Ⅰ级,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小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为1/50。
随着近年来汝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道207沿线街道化较严重,一方面过境车辆特别是大型车辆依然在本路段行驶,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道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该路段的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也给汝州市的过境交通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其作为南北运输通道的通行效率。
因此,汝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的规划,提出了将G207汝州段局部改线,从而达到拉大城市框架,缓和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本项目的建设成为汝州市的重要工作。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国道207汝州养田至焦柳公铁立交桥段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的批复》豫发改设计【2012】1856号;
汝州市公路管理局与我院签署的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书;
《国道207汝州养田至焦柳公铁立交桥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以下称《初步设计》);
根据汝州市规划局,市委、市政府意见;
测设经过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的路线走向,在1:2000地形图上对路线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优化,并进行了多次现场勘察,在此基础上确定定测路线方案,然后由各专业主要技术骨干及邀请行业专家召开设计方案讨论会,根据最终优化后路线方案进行了施工图勘察和设计等工作。
根据本项目的测设合同,项目组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以确保按时完成测设任务。项目组进驻现场,组织了路线、桥涵水文、交叉、筑路材料拆迁、工程地质、水土保持、人文景观、环保绿化、沿线设施等专业调查和勘探,并进行了必要的测量、实验等工作,同时到沿线规划、交通、铁路、地质、水文、气象、文物、电力、电讯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收集资料,就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与重要公路、管线及重要设施的交叉形式、大型构造物的设置位置等有关事项,以书面的形式充分征询了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意见。
国道207汝州养田至焦柳公铁立交桥段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于2014年10月编制完成。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4度,3度带成果;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础数据的测量采用先进的GPS RTK 实时差分技术实施。控制系统布设完毕后路线专业人员首先对控制路线线位的主要构造物进行实测。测量路线重要控制点,如河、渠、塘、沟等主要地物,通讯、电力、燃气、铁路、村庄、工厂企业、中、小学校、政府机关等主要建筑物,GPS RTK共计
实测20公里。
对沿线地下水情况、洪水情况、地质情况、沿线水利设施、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及沿途百姓意见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对沿线取土土源、土源调配方案、沿线筑路材料的分布及价位、筑路材料的运输方式、临时工程实施方案等进行准确调查。
2、技术标准及工程概况
技术标准
本项目K0+000-K8+620新建路段采用双向六车道二级公路标准,时速60;标准路基断面宽26米,主路面宽23米。K8+620-K9+491路段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道路标准,时速60;标准路基断面宽50米,主路面宽23米。K9+491-K15+442和K16+600-K18+578路段采用双向八车道城市道路标准,时速60;标准路基断面宽70米,主路面分两幅各16米。K15+442-K16+600路段采用双向八车道城市道路标准,时速60;标准路基断面宽41米,主路面宽31米。K18+578-K18+950路段采用双向十车道城市道路标准,时速60;,。K18+950-K19+465路段采用双向十车道城市道路标准,时速60;标准路基断面宽50米,主路面宽40米路基。路基洪水设计频率为1/50。沿线桥梁与路基同宽,新建大中桥设计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涵洞长度满足路基宽度要求,设计洪水频率1/50。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