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辛弃疾霸气的五首诗词(通用4篇)
辛弃疾的童年故事 篇一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状况下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据了。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
辛弃疾告知耿京,在济南旁边有一支起义军,首领是他熟识的一个和尚,名叫义端,懂得兵法。耿京听了很兴奋,就派辛弃疾去跟义端联络。不多几天,义端就带着队伍参与了耿京的起义军。
义端到了起义军后,靠着老相识的关系,跟辛弃疾很接近,辛弃疾对义端也没有怀疑。哪知义端不怀好意,一天晚上,趁辛弃疾不防备,偷走了他保管的起义军大印,逃奔金军。
耿京认为辛弃疾引进了奸细,大为发火,立刻要把辛弃疾处死。
辛弃疾恳切地说:“义端偷印逃跑,我当然应当负责。请您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义端抓回来。假如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情愿接受重刑。”
辛弃疾得到耿京同意,就快马加鞭向金营追去,赶了一段路,果真追上了义端。辛弃疾抓住义端,那叛徒吓得哆哆嗦嗦,跪在地上求饶。辛弃疾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当场砍了义端的头,把它拴在马背上,回到耿京营里。
耿京不但不办辛弃疾的罪,反而对他更加器重。
采石大战之后,金兵被迫北撤。金世宗一面跟南宋讲和,一面在北方运用招抚和镇压两种手段,企图瓦解北方抗金的义军。耿京的义军受到了严峻威逼。
辛弃疾跟耿京说:“为了抗金,咱们肯定要和朝廷取得联系,南北呼应;万一咱们在这里呆不住,也可以把人马拉到南边去。”
耿京接受了辛弃疾的看法,就派义军总提领贾瑞做代表,到建康去见宋高宗。贾瑞是个不识字的武将,不懂得朝见礼节,要求耿京派辛弃疾跟他一起去。耿京同意了。
公元1162年,贾瑞、辛弃疾带着十几个随从人员到了建康。宋高宗听说山东义军派人来归附,非常兴奋,当天就在行官里召见他们。辛弃疾陪伴贾瑞上朝,镇定自若地宣读了他代义军起草的奏章,报告北方义军的抗金状况。
宋高宗立即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对贾瑞、辛弃疾也各封了一个官衔,要他们回去向耿京传达。
贾瑞和辛弃疾完成了任务,高兴奋兴地离开建康回去。不料,在经过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的时候,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原来,在他们离开义军的那段时间,耿京被人杀害了。
杀害耿京的是个义军的将领张安国。在金朝官府加紧他们的诱降活动以后,张安国为了贪图金人的赏赐,勾结耿京手下另一个部将,趁耿京没防备,闯进营帐把耿京杀了。张安国投奔金军后,金朝把这个叛徒封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州官。义军失去了首领,又不甘心跟张安国倒戈金军,大多散伙走了。
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肯定要除掉叛贼,为耿京报仇。他跟海州的守将一商议,就有不少将士自动要求跟辛弃疾去除奸。辛弃疾带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
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叮嘱兵士让他们进来。
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望见张安上喝酒作乐,气得眼都红了。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拥了上去,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立刻。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历的神色,没人敢动手。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立刻就要来了。大家谁情愿抗金的,参与到我们队伍里来吧!”
济州的兵士多数原来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一号召,有上万人情愿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即带着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