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抗核抗体介绍
抗核抗体介绍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猪脾中提取。它除存在核内外,也存在于细胞浆内。对胰酶敏感,对核糖核酸酶抵抗,能耐热(56度)。
(4)抗Ha抗体:抗Ha抗体可与小牛胸腺可溶性核提取物(以及小牛和鼠的肝提取物)起反应。见于SS患者,亦称之为SS-,补体结合以及荧光技术检测。目前多数人认为13%SLE及33%SS患者有抗Ha沉淀性抗体。
(5)抗PM-1抗体:系多发性肌炎的特异性抗体。抗原系小牛胸腺核提取物,有人暂称之为PM-1。最初有人应用补体结合抑制试验,确定该抗体特性,在皮肌类患者中发现PM-1抗体。有人测定在多发性肌类患者阳性率%,皮肌类(DM)20%,系统性硬化并肌炎25%,SLE并肌炎偶有阳性,在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对肌炎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6)抗MA1抗体:为近年发现抗核酸蛋白抗原的抗体,称之为抗MA1抗体。该抗体只出现于某些严重的SLE患者中。
(7)抗Scl-70抗体:因出现在硬皮病且其分子量为70000,故名。抗原为碱性非组蛋白,北京协和医院对系统性硬化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得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60%。在其他结缔组织和非结缔组织病偶有阳性,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系统性硬化的标记抗体。
(8)抗Jo-1抗体:因患者而命名。国外报道在多发性肌炎(PM)患者阳性率为30-50%,合并有肺间质纤维化的肌炎则达60%,而在皮肌炎(DM)患者则低于10%,在其他疾病均阴性。
(9)抗Ku抗体:因患者命名,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合并有肌炎的系统性硬化患者,阳性率达55%。
总之,抗PM-1,抗Jo-1,抗Ku都与肌炎有关。
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是一组碱性蛋白质,含有稍高量的赖氨酸及精氨酸。是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结合成DNA一组蛋白。组蛋白抗体见于药物诱发的SLE。国外报道,用免疫荧光三步法测23例药物致狼疮阳性率为96%,12例SLE中42%阳性。北京协和医院以同样方法检测488例服用异烟肼,68例服用苯妥英钠,40例服用复降片(内含肼苯哒嗪),都在服用6个月以上者和另133例服他巴唑3个月以上者,无一例查到本抗体。这种差异可能与近年来我国服用肼苯哒嗪和普鲁卡因酰胺的患者较少之故,也不能除外人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抗着丝点抗体
其抗原为紧附于染色体着丝点的DNA蛋白质。因此需要选择分裂相活跃的细胞作为底物,这种细胞的着丝点较易被暴露。多选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其优点是核大,分裂相多。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CREST综合征(即表现为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管功能低下,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阳性率达90%以上,称之为CREST的标记抗体。根据协和医院观察测定结果,我国系统性硬化绝大部分是弥散型,CREST型极少见;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在系统性硬化为20%,CREST型38%,弥散型10%,说明它不一定是CREST型的标记抗体。
抗核仁抗体
抗核仁抗体是一组对核仁不同RNA成分的抗体。由于成分(4-6sRNA)不同,因此构成斑块,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