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情境2墙体构造
纵墙
横墙
山墙
按受力分类
承重墙
非承重墙
按墙体材料分类
砖墙
板材墙
砌块墙
混凝土墙
石墙
土墙
按构造组合方式分类
实体墙
空体墙
复合墙
按施工方法分类
叠 窗台是窗洞口下部设置的排水构造。
根据窗台的位置可分为外窗台和内窗台。
1、外窗台
作用:排除窗洞口下部雨水,防止其渗入墙身或沿窗缝渗入室内,同时避免雨水污染外墙面。
构造做法:可采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窗台板。
2、内窗台
作用:内窗台是为防止磕碰,便于清洗和放置物件,以提高建筑的装饰功能和使用功能。
构造做法:多采用水磨石板、硬木板等。
窗台构造
外窗台
内窗台
(三)圈梁、过梁
1、圈梁
定义:是沿建筑物四周外墙及部分内墙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连续而封闭的梁。
现浇圈梁
窗台
圈梁兼过梁
作用:增强建筑物整体刚度和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震动荷载而引起的墙身开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设置圈梁的原则
设置位置:砌块建筑应在基础顶面,楼、屋盖处的所有纵横墙上设置混凝土圈梁。
(2)圈梁设置要求
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不能在同一水平上闭合时,应增设附加圈梁,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倍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应小于1m。
圈梁
附加圈梁
H
L≥2H
2)圈梁的截面应满足砌块截面要求,且满足相应的配筋要求;
3)圈梁不应采用开口向上砌筑的槽形砌块作为模板;
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单独配置;
5)单层空旷砌块建筑在檐口高度处应设闭合现浇圈梁一道。檐口高度大于4m时,应增设圈梁一道;
6)多层砌块建筑每层均应设置圈梁。圈梁宜在楼板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楼板设置。
2、过梁
定义:是指在门窗洞口上设置的,支承洞口上部墙体荷载并将其传给洞口两侧窗间墙的横梁。
砖拱过梁
作用:既起联系梁和承受洞口上部荷载的作用,在排块时又起调节作用。
构造做法:多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和砌块配筋过梁。
≥250
钢筋混凝土过梁
(四)芯柱、构造柱
1、芯柱
定义:在单排孔砌块墙体内贯通上下砌块孔洞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
作用:芯柱主要在墙体转角和内外墙交叉部位、门窗洞口两侧以及在墙体内分布设置,与水平灰缝钢筋、混凝土配筋带、圈梁和过梁等共同工作对墙体进行约束,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能,加强抗震和承载能力。
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
设置数量
6度设防
7度设防
8度设防
4
3
2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交接处
外墙转角,灌实3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
5
4
3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
7
6
5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各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8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和洞口两侧
外墙转角,灌实5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侧各灌实1个孔
8
7
6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各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和洞口两侧
外墙转角,灌实7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5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6~7个孔;洞口两侧各灌实1~2个孔
砌块建筑芯柱集中设置要求
2、构造柱
定义:沿墙体上下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柱。
作用:构造柱与圈梁整浇在一起,形成空间骨架,共同加强砌块建筑的整体刚度和抗震能力。
设置位置:构造柱应在所有纵横墙交接处,较大洞口的两侧设置。
圈梁、构造柱与墙体的拉接构造
圈梁
构造柱
设置要求:
1)构造柱的最小截面为190×200mm,纵筋不应少于4Ф12;
2)构造柱应与楼层圈梁或基础梁锚固;
3)砌块墙体在与构造柱相连接的部位应预留马牙槎,马牙槎的长度宜为90mm。
4)设计烈度为7度和8度的砌块建筑,除满足一般构造要求外,尚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第四节 墙身防潮、防水与隔汽构造
一、墙身防潮构造要点
1、采用多层围护结构时,应将蒸汽渗透阻较大的密实材料布置在内侧,而将蒸汽渗透阻较小的材料布置在外侧。
2、处于高温度环境的墙体,应采用混凝土砌块等耐水性好的材料,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等吸湿性强的材料,墙面应有防潮措施。
3、石膏板或加气混凝土隔墙的根部,应采用C15混凝土做100mm高现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