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肺复苏术指南1
理由
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确定头部位置并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面罩人工呼吸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胸外按压的方法
确保患者仰卧在坚硬、平坦的表面上
移开或脱下覆盖在患者胸部的所有衣服,保证必须能看见皮肤
将一只手的掌根置于患者乳头之间裸露的胸部中央
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
伸直双臂,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
用力快速按压,在每次按压时,确保垂直按压患者的胸骨
每次按压结束,确保胸部完全回弹,可以让更多血液流回心脏。胸部的不完全回弹将减少胸部按压产生的血液流动
速率均匀进行按压
胸外按压的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胸外按压的方法
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仰头提颏法
1、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头,使头后仰
2、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附近的下颌骨下方
3、提起下颌,使颏上抬
4、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
5、正常吸一口气(不必深吸),用嘴唇封住患者的口周,使完全不漏气
6、给予1次呼吸(吹气1秒钟),观察胸廓是否抬起。
7、如果胸廓并未抬起,重复仰头提颏法
8、给予第二次呼吸,观察胸廓是否抬起
开放气道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简易呼吸器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
1L球囊的1/2—2/3,胸廓扩张,超过1s
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
•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
•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
程序(成人CPR)
程序
儿童CPR程序(1岁-青春期)
儿童CPR程序(1岁-青春期)
儿童CPR程序(1岁-青春期)
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非常小的儿童,可以使用单手进行胸外按压
2、如果儿童的心率低于60次/每分钟,并出现低灌注征象(如肤色差),应开始做CPR
3、人工呼吸吹气量少(胸廓抬起)
4、双人进行时,每5个周期或2分钟交换职责,应在5秒钟内完成
婴儿CPR
判断意识:手掌轻拍婴儿足部
判断脉搏:判断肱动脉,将2或3根手指置于婴儿上臂内侧,肘和肩膀之间,低于60次视为无效心率
胸外按压
1、将婴儿置于坚硬、平坦的表面上
2、移开或脱下婴儿胸部的衣服
3、在两个乳头连线中点,将2根手指置于这根线正下方的胸骨上
4、单人30:2,双人15:2
开放气道:耳垂与肩平行或鼻尖与胸平行
双人婴儿CPR
双拇指环绕法
1、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将两拇指并排放在婴儿胸骨上,切勿按压剑突。在非常小的婴儿中,拇指的放置可能重叠。
2、用双手的手指环绕婴儿的胸部,并支撑婴儿的背部
3、在双手环绕胸部后,用拇指按下婴儿胸部约1/3--1/2的深度,当拇指按下胸骨时,用其他手指挤压婴儿的胸部
4、每次按压后,要完全释放胸骨和胸部的压力,让胸部回弹
5、15:2的比率进行,每2分钟交换一次角色
人工呼吸
有时,患者可能有不充分的呼吸或没有呼吸,但仍有脉搏。对这些患者,施救者将给予呼吸,而无需胸外按压。
有脉搏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指南
自动体外除颤器
早期除颤的原理
1、在有目击的心脏骤停中,最常见的初始心律是VF。当存在VF时,心脏颤抖不能泵血
2、治疗VF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3、除颤的成功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迅速降低
4、如果不治疗,VF会恶化至心搏停止
AED操作
仅当患者出现如下3种临床体征时,才可以使用
1、无反应
2、无呼吸
3、无脉搏
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濒死喘息,而濒死喘息并非有效的呼吸。出现濒死喘息、没有反应并且无脉搏的患者属于心脏骤停。
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
院外目击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
在医院使用现场的AED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尽可能使用准备好的AED或除颤器
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
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