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晕轮效应-家长谨言.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晕轮效应-家长谨言.doc

上传人:wxc6688 2022/8/1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晕轮效应-家长谨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是对家长的名望、声誉、学识的敬服和敬佩,一定意义上它是对家长说的话不须证明的一种信服。
二、要全面了解孩子,全面关心孩子,切忌“一叶障目”。
当前,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存在一种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倾向。考试分数高,便是“学****好”;学****好,便是一切都好。在这种观念引导下,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忽略对孩子道德品质成长的关注;只督促孩子读书、写作业,忽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对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又不乏
“优秀学生”堕落为罪犯的。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家庭教育的“智育第一”、“应试第一”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只要你认真学****其他都不用你操心”,这是许多家长的共识。在这样的家教下,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湖北华容县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3年后,他却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回家。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时,母亲曾学梅就教儿子识字, 4岁时,他基本学完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8岁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母亲曾学梅将所有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读高中时,曾学梅还给他喂饭;上大学期间,仍形影不离陪在儿子的左右,甚至帮他洗头。
  魏永康在智力上是个“高能儿”,在与同学交往上却是个“低能儿”。他从不和同学交往,看书看累了就一个人在教室里跑跑。经常有同学欺负他,前面踢他一脚,后面踢他一脚。有一次,老师没来上课,一个同学就让他就给老师打电话,告诉他老师的电话号码是
“119”,结果把火警招来了。
2000年4月,从未离开过母亲半步的魏永康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执意不要母亲陪读,独自去北京读中科院硕博连读。可是离开母亲照料,他竟无法安排自己的学****和生活。连穿衣吃饭都需要教授提醒,冬天不知道给自己多加件衣服,甚至赤脚走路。有一年冬天,他竟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看。由于只埋头读书不与人交往,计算机考试时间改变了他浑然不知;连硕士 毕业论文提交的时间他都错过了。2003年8月,已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收到中科院给他的一张“肄业通知书”,让他在上面签字,然后回家。
分数高,不是一切都好;成绩差,也不是一切都差。既不能因成绩好而一叶障目,不问孩子的道德品质;也不能因成绩差而看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
第三、教育孩子全面看待娱乐、体育明星,防止畸形追星。
当代青少年中,有不少娱乐、体育明星的“粉丝”。有的成了明星的追星族,有些中学生逃课去参加某明星的签名售带活动,更有甚者只因为没有亲身体验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滋味而***,追星族们因为对明星偶像的崇拜而产生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