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产量收益指标的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量收益指标的应用.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7/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量收益指标的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量收益指标的应用
一、产量收益的含义
产量收益是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材料成本后的余额。当企业产销量增加时,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会追加直接材料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构成了产量收益。要正确理解产量收益的含义,必须将其与边际贡献进行区分。笔者认为,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所依据的成本分类有所不同。为了计算边际贡献,需要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通常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动力以及其他随产量变动的费用作为变动成本,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等作为固定成本。实际上,将成本按照其与产量的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并不准确。成本与多种成本动因相关,而不仅仅只与产量相关。按照成本动因理论,通常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
(1)单位产出成本。指生产单位产品或者提供单位服务所发生的消耗。如直接材料、计件工资等。(2)批次成本。指与一批产品相关而与每一单位产品并不相关的费用。如生产不同产品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时,所发生的设备调试成本。(3)产品维持成本。指与特定产品品种相关而与产品产量和产品批次无关的成本。这类成本的典型代表是产品设计成本、工艺程序规划成本。(4)企业运行成本。指提供生产能力以及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等。
成本的这种分类表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只适合于上述第(
1)(4)两类费用。而第(2)(3)两类费用通常被视为变动成本或混合成本。
在计算产量收益时,需要对上述四类成本作更为细致的区分,只将单位产出成本如直接材料等看作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化的成本。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直接人工(计时工资制下)、动力等成本是否会随产量发生变化。从长期观点来看,直接人工、动力等是变动成本,它们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但从短期来看,特别是从提高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些成本并不随产量变动而发生变化。直接人工、动力等费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变动成本。首先,这些成本的发生与工作时间相关,工作时间越长,所需要的人工费用和动力费用就越多,但工作时间的长短与产量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并不直接相关。这又涉及到效率问题。效率越高,单位时间内产量就越多。在正常生产期间,单位时间内增加产量需要增加直接材料消耗和其他相关费用,但并不增加工资消耗和动力消耗。同样,在正常生产期间,人工消耗和动力消耗并不因为产量的减少而降低。通常而言,直接人工、动力费用是一种与时间相关的成本,只有在既定生产效率条件下,直接人工、动力费用会随产量变动而变化。其次,在正常生产期间,直接人工、动力费用可以看作是一种固定成本,只不过这种固定成本与产量的相关范围较小,在产量较小变化范围内,产量的变动并不影响直接人工、动力费用等的变化,只有当产量变动幅度比较大时,直接人工、动力费用等才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传统的变动成本分析和边际贡献计算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在分析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组织的合理安排等方面,使变动成本的范围有所扩大。产量收益指标正是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正,在进行瓶颈资源的利用和生产效率分析等方面效果较好。
1、产量收益在瓶颈资源分析中的应用
瓶颈资源是企业资源中的薄弱环节。瓶颈资源决定着企业的产量收益,要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化,必须使受限制的资源的收益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提高薄弱环节生产能力的利用效率来增加产量收益成为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