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 16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由中华人民某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5年6月1日实施。
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治改造,并进行规划设计,包含建筑的平面改造和立面整饰。
确定村民活动、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的用地布局和建设要求。
确定村域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包括布局、管线走向、敷设方式等。
确定农业及其他生产经营设施用地。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措施,确定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厕等环境卫生设施的配置和建设要求。
确定村庄防灾减灾的要求,做好村级避灾场所建设规划;对处于山体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山洪冲沟等地质隐患地段的农村居民点,应经相关程序确定搬迁方案。
确定村庄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规划图文表达应简明扼要、平实直观。
5 / 16
基本要求
村庄建设应按规划执行。
新建、改建、扩建住房与建筑整治应符合建筑卫生、安全要求,注重与环境协调;宜选择具有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建筑图样;倡导建设绿色农房。
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和原始性。
整治影响景观的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清除临时搭盖,美化影响村庄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屋顶、窗户、栏杆等,规X太阳能热水器、屋顶空调等设施的安装。
逐步实施危旧房的改造、整治。
生活设施
道路
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
村内道路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保留原始形态走向,就地取材。
,村口应设村名标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景点应设置指示牌。
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地,适当规划公共停车场(泊位)。
桥梁
安全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风格,提倡使用本地天然材料,保护古桥。
维护、改造可采用加固基础、新铺桥面、增加护栏等措施,并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
饮水
应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
应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6 / 16
供电
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DL/T 5118的要求,电压等级应符合GB/T 156的要求,供电应能满足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
合理配置照明路灯,宜使用节能灯具。
通信
广播、电视、、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通畅,线路架设规X、安全有序;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管道下地敷设。
农业生产设施
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按GB/T 30600的要求进行规X建设。
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治理;防洪、排涝和灌溉保证率等达到GB 50201和GB 50288的要求;注重抗旱、防风等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备。
结合产业发展,配备先进、适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
环境质量
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GB 3095、GB 3096、GB 1561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
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沿海村庄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应分别达到GB 3838、GB 3097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
污染防治
农业污染防治
推广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按照GB 4285、GB/T 8321的要求合理用药。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缓释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