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9
文档名称: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1,640KB   页数:3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22/8/11 文件大小:1.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一一说明书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一一说明书
-1-
目录
第一章旅游发展现状特点与SWOT分析4
一.旅游业现状4

三.世博会带来王庙、野生动物园、石刻公园、沙孟海书学院、陶公园农庄等)。2002年度,(仅指东钱湖风景区,同期,天童寺50万人次,阿育王寺3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60万元(不包括天童寺风景区、阿育王寺保护区)。
目前,东钱湖拥有涉外饭店、度假村等中高档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共六处,即银湖山庄、万金大酒店、万柳国宾馆、华茂大酒店、上海总工会疗养院和启新高尔夫俱乐部等,现拥有床位总数达千余张,另有众多社会饭店提供中低档食宿接待服务。总体上而言,东钱湖的食宿接待设施规模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
交通方面,东钱湖所在的宁波市鄞县地区交通发达,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横贯境内,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就座落在鄞县石矸镇境内,连接铁路干线的北仑铁路穿越区境,贯穿鄞州东西的鄞县大道2001年已建成通车。现在,共有三条公交线路连接着宁波市区与东钱湖。随着连接上海和宁波的跨海大桥的建成,通往宁波的交通将更为方便,这将为东钱湖带去更多的外地游客。
在中国进入WTO的大背景下,东钱湖在旅游开发方面,面临各种机遇,同时,也面临种种新的竞争和威胁。入世之后,游客会逐步向资源密集型、品牌密集型以及服务密集型的区域流动,整个旅游环境将发生变化。在国际旅游大量介入的情况下,游客的旅游偏好也将发生偏移。如何在入世条件下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是东钱湖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次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S)
•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和最大的客源地,与上海发展历史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区位优势突出。
宁波市作为全国综合实力第10位(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有:香港、上海、深圳、北京、澳门、广州、东莞、苏州、天津和宁波)的城市,本身具有强大的旅游动机和成为主要客源市场的潜力。宁波经济发达,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和人才。
宁波市拥有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资源综合优势,东钱湖作为宁波市的主要景点之一,资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一一说明书
-1-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一一说明书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一一说明书
源丰富,可以满足多种类型的旅游需求。
•东钱湖所在的宁波地区有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持,产业现代化潜力巨大。
•东钱湖资源禀赋优良,兼具“太湖气魄、西子风韵”具有“华夏沿海第一湖”的资源优势,可打造成全洋地区优势品牌。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宁波与上海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办,预计届时将有7000万游客来上海旅游,势必为宁波带来极大的旅游发展契机。
2•劣势(W)
•东钱湖节点型旅游地的形象逐渐突出,游人逗留时间短,旅游产生的综合效益不高。
•适宜开展休闲度假旅游的资源依托不够扎实,资源品质较低。大型商贸会展等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宁波市区及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
•工业在宁波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牢固、影响巨大,使得旅游业在相对狭窄的空间下生存,发展空间有限。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仍有待于提高。
3•机遇(0)
快速增长的国际旅游需求
加速增长的国内旅游需求
中国旅游业的大好前量
长三用自身出游率的提高
长三角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长三弟旅游市场的扩张
宁波社会经济的发展
宁波居民出游率的提高
东钱湖面临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一一说明书
-1-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一一说明书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一一说明书
4•威胁(T)最大威胁:区域旅游竞争日益加剧。对于宁波市而言,上海、杭州、苏州市场紧挨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趋势比较好的旅游城市,他们既是宁波市旅游发展的合作伙伴,又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于东钱湖景区而言,西湖景区、千岛湖景区、太湖景区已有较强的品牌优势,东钱湖旅游的发展会受到较大的竞争。
旅游景点规模小,结构以山水观光为主,较为单一。非观光资源开发不足,旅游资源的文化
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生态休闲资源开发亟待发展。
旅游产品以观光型的传统产品为主,适应现代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受到山水观光旅游产品的影响,发展速度缓慢,旅游产品的发展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力,对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环境整治、修复的费用较高。
现有旅游景点投入小,旅游品质不高,旅游品牌受到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