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环境工程固废13.ppt

格式:ppt   大小:87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工程固废13.ppt

上传人:放射辐射 2022/8/11 文件大小:8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工程固废13.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工程固废13
适用于年终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策划方案等
2020
概述
 根据处置对象的性质和填埋场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

 惰性填埋
 卫生填埋
 安全填埋
但目前被普,因此,评价应从填埋场汇水面积的大小、清污分流的完善程度和垃圾覆盖层的防雨水效果等三个方面对填埋场的清洁程度进行分析。
1 填埋场汇水面积的大小 这主要是针对山谷型填埋场而言。以填埋容量近似
的两个填埋场比较,深谷型较浅谷型因汇水面积而具有明显的清洁性,是应优
先考虑的对象。
2 清污分流的完善程度 清污分流是减少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排放量的不可缺少
的手段。完善的清污分流设计应包括场外径流、场内径流和垃圾渗滤液的分别
排放。
卫生填埋场
场外径流是指填埋场库区以外区域的天然溪流和降水径流。如不设场外截洪沟系统,这部分径流将因地势流入填埋场内,从而增加渗滤液的排放量,降低填埋场的清洁度。
场内径流系填埋场库区以内未与垃圾层接触的雨水。库区内截洪沟的设置和填埋面合理的排水坡度与排水设施能有效地减少进入垃圾体的雨水量,进而降低渗滤液排放量。
垃圾覆盖层除了满足卫生填埋场要求外,减少雨水渗入垃圾体的量也是其目的之一。填埋的中间覆盖层和最后封场的覆盖层均应选择渗透系数小的覆盖材料,以尽量减少渗入垃圾体的雨水量。
卫生填埋场
污染控制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渗滤液渗入地下水的防渗措施、防止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土壤的污水处理措施、防止填埋气体的恶臭污染与甲烷累积(诱发爆炸事故)的气体导出、排放及综合利用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应结合填埋场的垃圾成分、处理规模、服务年限和所服务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环境容量等因素对拟定的污染控制方案进行论述,必要时应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填埋场的总量控制指标
给出拟建垃圾填埋场的总量控制指标,即主要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中心任务。填埋场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首先应满足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其次应不超过根据填埋场周围水、气环境的控制标准,用预测模式(型)计算的水、气环境容量。渗滤液的主要污染物是BOD5、COD、和NH3--N,填埋气体的主要污染物是NH3和H2S, CH4 。
卫生填埋场
卫生填埋场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a. 根据估算的废物处理量,构筑适当大小的填埋空间,并需筑有挡土墙。
b. 于入口处竖立标示牌,标示废物种类、使用期限及管理人。
c. 于填埋场周围设有转篱或障碍物。
d. 填埋场需构筑防止地层下陷及设施的沉陷的措施。
e. 填埋场应铺设进场道路。
f. 应有防止地表水流入及雨水渗入设施。
g. 卫生填埋场需设置防渗层。
h. 需根据场址地下水流向在填埋场的上下游各设置一个以上监测井。
i. 除填埋场属不可燃者外,需设置灭火器或其他有效消防设备。
j. 应有收集或处理渗滤液的设施。
k. 应有填埋气体收集和处理设施。
填埋场于每工作日结束时,应覆盖15cm以上的黏土,予以压实;于终止
使用时,覆盖50cm以上的细土。
卫生填埋场生物降解过程
堆积在填埋区中的生活垃圾经历着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腐烂和生物降解,产生有严重危害的渗滤液、有爆炸可能性的沼气、不均匀的垃圾表面沉降以及成分在不断变化的垃圾分解物。了解填埋后垃圾本身的运行规律对有效地规划、设计和管理卫生填埋场是十分重要的。
生活垃圾在倾倒入填埋场后,主要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有机垃圾的生物降解,并释放出填埋气体和大量含有机物的渗滤液。微生物对垃圾的降解作用由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微生物对固体物质的降解两部分组成,两种降解同时进行。
微生物对垃圾的降解自填埋后依次主要经历好氧分解阶段、兼氧分解阶段和完全厌氧分解阶段。
过渡阶段:
开始的几个星期为好氧分解阶段。好氧性细菌和填埋层中的氧气,在适当的含水情况下,将废物中部分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水及二氧化碳等稳定性物质。同时亦产生二氧化碳,水及能量,直到所有氧气耗尽为止.
当氧气逐步被消耗时,,兼氧菌于环境中存有分子氧时采用好氧呼吸,若分子氧缺乏时则采用厌氧呼吸.
酸化阶段:
此阶段涉及到高分子量化合物(如类脂物,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中间酶转化(水解),,所产生的化合物被微生物转化为低分子的中间有机化合物,典型的中间产物有甲酸,,也有少量的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