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池州市区水系背景.docx

格式:docx   大小:7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池州市区水系背景.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3 2022/8/11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池州市区水系背景.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池州水系背景
池州市位于安徽西南部,北临长江,并与安庆隔江相望,南接黄山,西南与江西九江为邻,东面与芜湖市相连。是长江下游南岸重要的滨江生态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组成的“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池州水系背景
池州市位于安徽西南部,北临长江,并与安庆隔江相望,南接黄山,西南与江西九江为邻,东面与芜湖市相连。是长江下游南岸重要的滨江生态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组成的“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人类依水建城,亲水栖居,皆源于水乃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池州地处皖南山区,依山傍水,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地区,历史上也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以农业为主,全赖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其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4326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另外,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量9317亿立方米,枯水年也达到7064亿立方米;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池州市无防汛设施,每至汛期,内涝、疫情严重,给居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20世纪60年代为防治血吸虫病,围垦灭螺,并修建了白洋河堤、平天湖河堤和城江河堤,将白洋河下游的云子畈圩改道绕城切岗入江,故道成为城中内河——清溪河;平天湖退建,城区东南分别形成了南湖和齐山湖。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主城区的三大水系平天湖、南湖和清溪河。主城区水系发达,水面宽阔,水域面积接近城区面积的1/10。20世纪80-90年代因道路建设、城市开发,在南湖村、农科所、南门、秋浦东路和工业大道等5处被割断,使清溪河形成了分散的水塘,破坏了天然河流的连续性,影响了水流的畅通,减少了城市水面面积,活水变死水。从此,池州市主城区内的平天湖、清溪河和南湖水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又由于城区人口的聚集,加上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导致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难以承受城市生活污水的超负荷排放,致使清澈的“生命之源”、洁净之所,尤其是蜿蜒在城中心的清溪河变成了垃圾堆、“陈尸所”,以致成为“发酵罐”。
进入新千年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池州市经济逐渐向工业转型,致使水面广阔,平均水深达2-3米的平天湖水质逐年变差,如下表1、2所示:至2007年平天湖的水质为W类,轻度污染,超标率为100%,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营养盐)及化学需氧量(有机类污染物)。自2007年以后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平天湖富营养化也在加重,蓝藻水华在一些固定水面频繁发生,致使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
表1平天湖历年水质例行监测结果
表2007年平天湖水质监测结果
点位
pH
透明度
(cm)
溶解氧
(mg/L)
咼镒酸盐指数(nig/L)
总磷(mg/L)
化学需氧量(mg/L)
氨氮
(mg/L)
石油类
(nig/L)
水质类别

45






IV
2#
&18
53


0,070
15,0

0,02
IV|
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