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灾后畜禽饲养与监管措施
灾后畜禽饲养与监管措施
进入冬季,外界气候有了巨大的变化,会给畜禽带来严重的冷应激,昼短夜长,气温低,是疾病易发的季节。如不加强畜禽防寒保暖和饲养管理,会减慢生长速度,畜禽极易发生疾病。养殖户要保证畜禽有良好的健康状态,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减少低温造成的经济损失。除了要加强常规管理之外,对不同的畜禽品种和不同的生理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措施,让畜禽安全越冬,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益,必须注意以下3点。
1 注意防寒、做好保暖
冬季经常出现较强的冷空气袭击,加上开敞式栏舍较多,畜禽容易着凉感冒或诱发其他疾病。
整修猪舍
严冬时节,应该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对有损坏的圈舍、墙壁、顶棚等漏风处进行修补。为了增加保温效果,开敞式猪舍应该搭建塑料保温棚,封堵窗子及多余的通风口。畜禽圈舍必须能防严寒,保证顶不漏雨雪、四壁无风洞、地面铺垫草、挂好门窗帘等防寒保暖措施到位。
提高舍内温度
冬季室外的严寒,使舍内温度也随之降低,过低的舍温,给畜禽带来很大的寒冷应激,冷应激会使畜禽健康水平下降,诱发多种疾病,由于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刚出生的仔猪皮肤湿,散热较多,最好在产房内设置红外线保温箱或保温小室,地面均铺设干暖柔软的垫草,经常更换。
尤其对仔猪的影响更大,寒冷的环境会使仔猪腹泻病情加剧,从而导致仔猪死亡率增高。另外,在寒冷的环境中,猪群会加大采食量以增加机体代谢产热来维持体温,采食量的加大,日增重的降低,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因此,人为的提高舍温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舍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采用热风炉、煤炉等设备提供热源提高舍温;也可以适当增加饲养密度,靠猪群自身温度的散发,来提高舍温;对初生仔猪,使用供暖设备保持产房温度在22~25 ℃的同时,也应选用仔猪电热板、红外线灯泡等加热设备为仔猪保育箱提供热源,使仔猪有一个温暖干燥的生存环境,减少因温度低引起的腹泻及其他疾病的发10 小结
无公害养猪的标准化是为生产服务的,为生产出无公害的商品肉类,使人们真正吃到放心肉。
从生产角度看建设标准化是环境的要求,是工厂化、节约化养殖的标准,优良品种的猪一定要按照标准化去饲养,才能体现出优良品种的优势,体现出经济效益。
繁育体系和免疫程度是生猪健康生长和经济效益的保障,营养标准化是对不同时期用什么营养标准,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养殖是发展生产的必经之路,要树立标准化是为生产服务的观念,树立生产必须走标准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出优质产品,才能创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生(保育箱温度应保持在33~35℃)。值得重视的是,在使用以煤炭做为燃料的供暖设备时,应注意煤炭燃烧是否充分,是否通畅,避免因排烟不畅,一氧化碳滞留舍内,而导致猪群一氧化碳中毒。较高的产蛋率。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21℃,舍温低于8 ℃时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就明显降低。鸡舍内相对湿度不应超过60%,要经常清扫笼下的鸡粪,经常铺些炉灰以吸潮。在强调保温的同时,不可忽视通风换气,确保舍内空气清新;在风和日丽的中午,将南边的窗户打开10min,以排放污浊的空气。
2 搞好卫生、严格消毒
要加强对舍内环境的控制:如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湿度,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