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7/21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其中的问题。问题的引起正是由于语言。在此期间,我读到叶维廉先生的《中国诗学》,叶先生谈到文言作为诗的媒介的特性和白话在表达上的限制及新的可能性,讲到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以物观物、目击道存的艺术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谈到白话新诗时,叶先生引用了余光中《钟乳石》的两行诗句,认为由于运用了依然、但等分析性文字,将整个蒙太奇的呈现效果和诗的直接性毁掉。我认为叶先生此处的评价似乎并不是很恰当,进一步说,现代汉语的特点势必要影响到现代汉语诗歌的审美风貌。叶先生这里的意见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叶先生说:白话和文言既有如此大的差距,现代中国诗人在他们的挣扎中,能够保有多少中国旧诗的表达形态和风貌呢?这似乎是把文言旧诗当作了理想的诗体,而用现代汉语所写出的白话新诗,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文言旧诗的境界;但另一方面,为什么要把文言旧诗当作理想的诗体以及为什么要把中国旧诗的表达形态和风貌作为现代汉语诗歌追求的目标呢?这又涉及到现代汉语诗歌的主体性和合法性问题。为此,我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一篇题为《现代汉语与现代新诗试论现代汉语诗歌审美符号的特殊性》的文章,并将其作为《现代诗歌符号美学》一书的附录,试图从中清理出一些头绪出来,这就是我自己的普遍诗学的终结和具体诗学的开始。
我确信,我们需要和所能把握的,只有具体的诗歌和具体的诗学,并不存在抽象的什么现代诗学,没有哪一种有意义的诗歌样式或诗学理论不依存于一种具体的语言。我们过去经常说到的不涉及具体语言或只是表面涉及到语言的现代诗歌或者现代诗学,其实都只是存在于想象之中,正如纯诗一样是一种永远不可企及的理想。真正构成我们的诗的现实生活的,恐怕还是那种被称为现代汉语诗歌的诗、而对于现代汉语诗歌的种种言说,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汉语诗学。我们所期待的其实就是现代汉语诗歌和现代汉语诗学。最关键的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语言之于诗,并不是一种可以随意替换的外套,或者如过去人们常说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每一种具体语言都从根本上成就了一种具体的诗歌和一种具体的诗学,包括它的世界观、审美视域和诗体样式,而且只能成就这样一种而不是多种甚至是普遍的诗和诗学。现代汉语诗歌的提法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被叫做白话诗或新诗,也有的称作白话新诗或自由体诗,再以后则被叫做现代新诗。每一种提法都包含了相应的理解视域。但这些说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发展变化的趋势,那就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现代汉语诗歌来命名过去所说的白话诗或新诗。
白话诗之说起于胡适。他在1917年的《白话诗八首》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诗。但这八首诗可以说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诗,胡适自己后来在《尝试集再版自序》中也认为只有其中的《蝴蝶》(即《朋友》)和《他》可算是新诗。此后,上海崇文书局在1920年出版了第一部《分类白话诗选》,收集了自1916年至1919年新文学运动初期发表的白话诗250余首,是一部较为全面的早期白话诗集。阿英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诗歌总集编目》后的按语中专门提到此书:此集为初期新诗之最完备的选集,各主要杂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