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23高考素材精选:「家风家训」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
1
名人名言
,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爱众而亲仁。(《认同的价值。
03
据记载,陆游家训共二十六则,其从四十多岁开始写,直到八十余岁仍在不断增补。陆游很重视子女教育,写了一百多首教育儿子的诗,以这种形式传递家风。他的家风家训主要包括:
要做好人。他告诫儿子,但愿你长大后能让乡亲们称赞是有道德的好人,即使是当一个普通老百姓,在道德层面也不比高官差。
改过迁善。“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教导儿子必须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不要贪得无厌。“若夫天性澹然,或学问已到者,固无待此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假若一直心性恬淡,不图名利,或是品学修养已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不会有贪得无厌的思想。
要严于律己。“后生才锐者,最易坏。”年轻时聪明伶俐、有才华的人最容易养成恶行,要特别警惕才是。他告诫儿子对后代要经常严加管束,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朋友。
要宽以待人。陆游说,他一辈子未曾害过别人,有人害他,“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不要去计较,要尽可能回避这些事。
要为官清廉。教导儿子要忠于职守,为民做好事。特别强调儿子在物质生活上要俭朴,要廉洁。
要忧国忧民。在《病中示儿辈》中,他希望儿子事事都要以那些恬不知耻的卖国贼为鉴,切不可学他们的样子。
04
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后期至隋朝,《颜氏家训》也成书于隋。颜之推本人几经丧乱,其自称“三为亡国之人”。他写作《颜氏家训》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子孙礼仪、道德、学术与文化,保持其门风、传承其家学,故而书中不仅涉及立身处世之道,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学、经学、史学与音韵训诂之学等多有介绍,可称一部家教的百科全书。颜氏后人也没有辜负这位煞费苦心创作家训的先祖,他们各以其突出的品德与才学闻名于世,著名者就有唐代的学者颜师古、书法家颜勤礼与颜真卿,其中尤以道德操守与个人才学都令后人景仰的颜真卿为最。
颜之推自己是当时知名的文人学者,他在写作家训时尽量避免仅仅以教条训诫子孙,而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道理。比如在《风操》篇中,他对取名拟字的原则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就没有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以古人为例,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西汉时代的文人司马相如因为钦佩战国时代的赵国名臣蔺相如,故而为自己取名“相如”;三国时代的大臣顾雍因为崇拜当时的著名学者蔡邕,也为自己取名为“雍”,这些都是表达了对贤人的崇敬,所谓“见贤思齐”,所以才为自己起了一样的名字。同时,他对一些人囫囵吞枣将前人的姓和名都编入自己的名字之中表示鄙视,认为这完全是附庸风雅,有违取名的本来原则——比如东汉的许暹字“颜回”,梁朝的庾晏婴。
取名拟字,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期望,或是取名者的一种道德向往与追求,在讲求典雅的文化家族,这是一种体现品位的行为。颜之推以前人为自己取名的得失,向子孙传达了其中的原则与禁忌,而没有简单以“取名拟字应遵循哪些原则”“起名字时应避免的几个误区”之类的条目来说明,循循善诱,使自己的本意明白地表达出来,又不致过于严肃刻板,其试图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后人体悟优美之门风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
在《勉学》篇中,讲到学习重要性的时候,颜之推还以距他较近的历史为例,讲了梁朝的贵族子弟们只追求舒适奢靡的个人生活而忽视学年景无限风光,到了改朝换代之后,他们就因为并无真才实学而被冷落,反而不如那些凭借个人才学受到任用的平民子弟。
正因为笔法生动、内容广博、寓理于情,《颜氏家训》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著名的启蒙教育家王三聘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可谓实至名归。
05
曾国藩家风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16字箴言家风:“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曾国藩还敦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