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防电信诈骗
会计一班
主题班会
目前,诈骗活动在我市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公共秩序的涉众型犯罪。警方在侦破此类案件中发现,诈骗分子多冒充政法机关、金融调查、电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市民保护财产安全的急切心理行骗,手段极具欺骗性。为提高广大市民对诈骗分子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警方向市民提出“六不”防骗口诀,即“家庭情况不外泄、飞来横财不动心、迷信活动不参与、偶遇路人不亲信、陌生来电不理睬、网上操作不盲目”。同时,警方将各类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法和防范对策予以公布,请市民互相转告、互相提醒,提高防范意识,让诈骗分子无可乘之机。
一、虚假信息诈骗 (一)电话诈骗
(二)手机短信诈骗
(三)推销特效药诈骗
此类犯罪作案手法主要有:一是诈骗分子在医院门口或附近,利用群众治病心切的心理,用维生素C等廉价药物,冒充所谓“特效药”,一般以假冒治疗癌症药物居多,向群众高价出售;二是称转手“特效”、“奇缺”等药品可以赚大钱,以普通药品冒充高价“特效药”、“奇缺药品”推销,另一同伙假意以高价购买,故意在事主面前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让事主认为有利可图,出钱购买;三是利用廉价产品冒充高档产品欺骗群众;四是诈骗分子事先摸清某一个体户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放出谣言,称某单位急需高价购买某种商品,而这种商品只有他才有,诱使个体户与他签订供货合同,事主收到货物后,才发觉根本不存在单位求购这回事。
警方提示:一是陌生人热情要求帮忙购买商品的时候,要仔细分辨对方的行为,再决定这个忙应不应该帮,该怎么帮;二是群众购买商品、药品等要到合法经营的商场、药店、医院,不要随便购买“街头货”或从不法游医处购药。从非正式渠道购买的药品服食后如发生意外,事主将得不到任何保障;三是个体经营者要加强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不要轻易听信谣言,随便进货;四是街道两旁常有一些不明底细的人搞推销活动,往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骗取人们的信任,然后以不等价的交换方式骗取钱财,最好的方法是不信、不买;五是警惕陌生人登门。平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尤其是上门推销产品的。特别是老年人,要提高防范意识,切莫贪小便宜,相信街头行骗者的花言巧语,以免上当受骗。
如何防止诈骗
大学生谨防校园诈骗的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