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点击翻页
0
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他却不愿被称作爱新觉罗·启功。有人给他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他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启功11岁和祖父(左)、姑祖父合影
1
青少时期的启功
2
九十三年的漫长人生,启功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是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良好的家教,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还有乐观善良的性格,使他能够超然对待人世间的荣辱冷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又深邃的赤子之心。
3
张中行先生是启功的至交,他说启功“看表面,像是游戏人间,探底里,乃是把一切都看破了。”
正是这种淡泊名利、对社会权威的不屑,使得启功先生的人生充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嘲,晚年之时更似老顽童般谦和、幽默。
4
1995年11月的一天,数十位学者会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讨论启功先生的新著《汉语现象论丛》。
讨论结束前,一直正襟危坐、凝神倾听的启功站起来讲话。他微躬身子,表情认真地说:“我内侄的孩子小时候,他的一个同学常跟他一块上家来玩。有时我嫌他们闹,就跟他们说,你们出去玩吧,乖,啊?如此几次,终于有一天,我听见他俩出去,那个孩子边下楼边很有些不解地问:那个老头老说我们乖,我们哪儿乖啊?今天上午听了各位的发言,给我的感觉就像那小孩,我不禁要自问一声:我哪儿乖啊?”
听完这最后一句,会场里笑声一片。
5
生病的时候,他在门上贴了“启功冬眠,谢绝参观,敲门推户,罚一元钱”的字条,可是只贴了一天,就被人揭走收藏,从此,来“参观”的人更多了。
启功小学三年级时的绘画作品
6
一天启功来到北京潘家园,看到门口的店铺挂着署有他名号的书法作品,但没有一件是他亲手所写,全部是别人仿写的。启功笑道:“写得都比我好。”
7
启功先生从一个职位上退下,竞争上岗人数不少,替补人选一时难以定夺。相关领导问先生意见,先生本不想介入此事则半玩笑回说:“不如抓阄”。一位竞争者听说后颇为不满,连夜造访质问:“如此大事怎能玩笑对待,岂不对我等太不尊重了吗?”颇有兴师问罪之状。先生立马回答:“怎么能说不尊重?西藏达赖、班禅转世不也要通过金瓶掣签这种抓阄方式来决定吗?”来者一时语塞只好寒暄而去。
8
央视专栏东方之子,专门介绍社会名流,自然想采访启功。最初,与先生联系时云:“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老先生听罢应声回答:“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拒绝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