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中医师承跟师学习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1,760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师承跟师学习笔记.doc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2022/8/12 文件大小:1.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师承跟师学习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
中医师承跟师笔录
带教单位

XXX 医院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指导老师

赵文军,男, 40 岁。喘憋、咳嗽、咳痰 10 余年,加重 7 天。咳
白痰,痰少而粘,不易咳出。舌苔黄腻,脉滑数。方制定喘汤加减,
处方以下:炙麻黄、杏仁、紫苑、款冬花、桔梗、厚朴、百部、枇杷、
川贝母、地龙、苏子、白果、乌梅、甘草。
领会:老师此次采纳的是定喘汤加减,宣肺降气,祛痰平喘。而
此中麻黄炙用,平喘效佳,与杏仁、甘草三药配伍即为三拗汤,可增
强平喘功能。老师还采纳了地龙,本品能扩充支气管而有优秀的平喘
作用。对支气管哮喘以肺热型较为适合。可研末单用,或配伍麻黄、
杏仁、石膏等药应用。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
中医师承跟师笔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带教单位

XXX 医院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指导老师

XXX继承人

XXX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跟师日期

XX 年 4 月

14



跟师地址

老师诊室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录内容
穆春霞,女, 30 岁。以“两胁肋痛苦多日”就诊,平常怕凉,有时伴左边腹痛、心烦、焦躁易怒。食少乏力,舌质偏暗,苔薄白,脉弦而虚。处方以下:当归、芍药、柴胡、云苓、炒白术、干姜、薄荷、香附、木香、沙参、麦冬、甘草,日一剂。
老师剖析:该病人四诊合参, 当拟诊为祖国医学 “胁痛” 之范围。而胁痛为临床常有病,主要证型有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
肝阴不足等,病位在肝胆,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
疏泄不利,不公则痛,或肝阴不足, 络脉失养, 不荣则痛。以辨外感、内伤,在气、在血和辨虚、实为辨证重点。胁痛的治疗着眼于肝胆,
分虚实而治。实证宜理气、活血通络、清热祛湿;虚证宜滋阴养血柔肝。临床上还应据“痛则不通” ,“公则不痛”的理论,以及肝胆疏泄不利的基本病机,在各证中适合配伍疏肝利胆,理气通络之品。但应注意,对于香燥理气之晶,不宜过度服用。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
中医师承跟师笔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带教单位

XXX 医院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指导老师

XXX继承人

XXX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跟师日期

XX 年 4 月

18



跟师地址

老师诊室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中医师承跟师学****笔录记录
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录内容
惠仁堂,男, 37 岁。以“头晕 3 天”前来就诊。纳差、乏力,眠
差多梦,二便通条。舌苔黄厚,脉弦。测血压 160/、
止眩定晕。方拟天麻钩藤饮加减,拟方以下:天麻、钩藤、栀子、黄
芩、生地、柴胡、枸杞、菊花、龙骨、牡蛎、白芷、牛膝、泽泻、陈
皮、半夏、当归、炙甘草。
老师剖析:此患者为祖国医学“眩晕”之范围,眩晕的辨证重点:
1.辨脏腑眩晕病位虽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态关系密
切。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均可致使肝阳上亢,其眩晕兼见头胀痛,面潮红等症状。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觥白
等;脾失健运,痰湿中阻,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重,耳鸣等;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 ,
2.辨虚实眩晕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一般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多实,体
倦乏力、耳鸣如蝉者多虚;发生期多实,缓解期多虚。病久常虚中夹实,虚实夹杂。
3.辨体质面白而肥多为气虚多痰,面黑而瘦多为血虚有火。
4.辨标本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此中阴虚常见咽干口燥,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气血不足则见神疲备怠,面色不华,爪甲不荣,纳差食少,舌淡嫩,
脉纤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