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议传统村落保护与新旧共生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当前火热的农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新旧共生的原则,建议在保护的同时注意理清其脉络,在新旧关系方面提出和而不同的原则,在探讨新旧建筑如何和谐共存以道路、大树、小桥、河溪、院墙、驳岸等构成环境风貌的各个构成因素。
三、活化利用原则:是维护生活的延续性。这里的居民要继续在这里生产和生活。要维持原有的社会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多着眼于物质层面的固化。实际上建筑的发展、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布局、规模和个体建筑随时间的推移是不断地变化着的。城、镇、村的形成是漫长的历史选择,是经历了无数个“淘汰――积淀”过程后物化过程。然而这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并非一劳永逸而是永无止境的。村落的格局、形式和传统建筑都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村落来讲,它的整体空间环境特征――经过长期演化组合建立起的有序结构这一内在的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它是既是地理条件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运转的表现,它的外在表现深刻地嵌入场地之中,也是漫长的历史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存在即证明了本身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而其历史脉络是我们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中应该尊重的。而这种脉络的内在机制和发展动力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被忽视的。
对历史村落的保护应该有对不同的历史建筑采取不同的特殊保护方法。具体作法上应该注意的主要是要保护外貌,内部可以根据现代需要进行整修。历史建筑由于其文化地位、文化价值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建筑空间的改造主要是为了满足新的功能要求。纯粹单一的保护老建筑,并不能使其真正焕发生机,没有功能依托的建筑最终还是要消亡。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历史村落空心化现象,尤其要注意的是积极改善市政基础设施,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做到街区的延续和改造。在作法上还要注意的是采取逐步整治的方法。这一方面可以从容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也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创造条件,从而使更多的历史信息受到保护。
“和”原则
对于当下来说,巨变的时代给予众多的历史村落以沉重的压力,保护和发展在居民和管理者心里往往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个矛盾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村落的建设和发展都应当具备强烈的“共生”意识,那就是:发展的前提应当是尊重自然和历史的抉择,不搞暴风骤雨式的建设;保护的和发展的最佳形式是延续内在的发展脉络,使其朝良性方向前进。
村落的发展是一个向上的动态过程,任何一个城镇都有自己与其它不同的发展特点,也因此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这里我们倡议历史村落的在更新的过程中处理新旧关系时应当强调“共生”,遵从“和而不同”的原则。“和”的重点不在其物质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内在脉络和机理,“不同”则是其个性所在,是时代交与的召唤和使命,也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前红火的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上符合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当代农民希求新发展和渴望新生活模式的愿景。应当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并非意味着全球人都过上同一模式的生活,居住在相同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但是,与此同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