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论中国古代乐舞历谈.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中国古代乐舞历谈.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7/7/21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中国古代乐舞历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中国古代乐舞历谈
摘要:中国古代乐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不同时代赋予了其不同内涵。乐舞艺术因此具有了一种历时性差异。本文拟从古代乐舞的内容与形式、审美形态两个方面做一定的对比研究,以期为中国舞蹈发展提供历史理论借鉴和支持。
关键词:古代乐舞;历时;差异性;宗教;审美形态

一、内容与形式的历时性差异

原始乐舞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宗教性方面,《宋元戏曲史》云:“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巫之事神,必用歌舞。”①在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和自身的认识十分低下,希望通过某一特殊行为取悦于神,以满足自身的愿望,或者将神力传承到自身,来企求获取各种生存利益。这种初衷产生了原始的宗教乐舞活动。
图1是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盆图片,图中舞蹈者服饰统一,动作整齐,头饰和尾饰的摆向也很一致,说明舞蹈有统一的韵律节奏。这种手牵手、整齐舞蹈的形象说明在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创造了造型优美的群舞形式.
先秦典籍也大量记载了原始宗教乐舞。如《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有名的原始乐舞。
从史前岩画、文物和先秦典籍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始的宗教乐舞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其表演形态具有模拟性;第二,其表演内容具有强烈的娱神功利性;第三,表演形式的集体性、参与性和非表演性。

周代是我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周初就建立了礼乐制度,并形成了一整套雅乐体系,标志着中国“宫廷舞”的正式诞生。乐舞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乐舞的内容与形式必然要打上阶级的烙印,构成雅乐体系主要内容的的六代乐舞印证了这一阶级性。六代之舞都是当时带有史诗性的古典乐舞,都是颂扬先秦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业帝王的文德武功。这种乐舞由歌唱、舞蹈、器乐伴奏结合而成,并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最高典范的乐舞。
同时,其表演形式也体现了等级制度,如王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随着奴隶制度的日趋没落,雅乐的等级内容已越来越变得空洞而毫无意义,只是一种越来越流于形式的僵化了的乐舞,从而进入了“礼崩乐坏”局面。

汉代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也是俗乐舞表现一个鼎盛时期。汉代流
行的“百戏”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其内容丰富多彩。百戏中的乐舞既有高纵轻踢敏捷纵踏的《七盘舞》也有优美柔曼的“长袖舞”;激越矫捷的
“建鼓舞”。
汉代的表演艺术,既创造了多种技艺组合串演的“百戏”,又形成了独立的舞蹈艺术。舞蹈不但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提高,在抒情表意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汉代的俗乐舞以娱乐性、观赏性功能为主,其表现的的题材以“袖舞”为最多, “袖舞”的典型特点“翘袖折腰”。
汉代的俗乐舞既有表现个人技巧的独舞形式,如汉高祖宠姬戚夫人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会走一种独特的舞步――“踽步”。又有群舞编排的表现形式,如“歌九功,舞八佾”和“冠华秉翟,列舞八佾”(班固《东京赋》)的郊庙祭祀舞。筵宴间供娱乐、欣赏的表演性舞蹈中也有群舞场面,如《舞赋》中描述:“于是郑女并进,二八(十六人)徐待。娇服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