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3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docx

上传人:人古代表 2022/8/13 文件大小:1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
一、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昏迷等)等;
D、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等);监护失误;其他错误。
E、其他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分类如下:
A、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身伤亡事故。如落物、锤击、碎裂、碰撞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B、车辆伤害:是指本工程施工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车、矿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等。
C、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但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D、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E、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F、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G、火灾:指造***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但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H、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I、压力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也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称为容器的二次爆炸。
G、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不包括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K、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钉子扎伤等。

a. 预先识别法:根据生产资料、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备、生产条件和人员的情况预先识别。
b. 信息分析法:根据本行业曾经发生过的各类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c. 现场观察法:对车间现场生产场所条件、设备运行、工艺程序、人员组成、安全管理进行现场观察。
d. 员工座谈法:召集有关安全、技术和作业人员讨论分析存在的危险源。
(二)、危险源评价方法 (LEC法)
采用LEC法又称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该方法的应用公式如下:
D=LEC ①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危险等级。
(三)、参数的确定
①式中各项参数是在假设最不利事件发生、各种危险和危害因素都出现、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根据表1、表2和表3的赋值来进行选定的。
表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表2: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表3: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值为1,在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而完全可能预料要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分数值定为10。介于两者之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 数 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必然发生的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 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频繁,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