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应用基于力法和位移法的地震评估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工作性能
土木工程系香港大学
摘要:
本论文回顾了传统的FB抗震设计方法,并且最近提出了的DB抗震评估方法。做了一个关于钢筋混凝土的里程分析的框架设计,并且根据欧洲和澳洲临时抗震规范,此规范有低、中、高延性。目的是为了评估这些框架结构的工作性能。实验中应用了有名的EI centro NS 地震地面运动作为地震输入。安全延性需要为了FB分析方法。在论文的第二部分,被研究的框架结构用了DB法来重新评估。DB法是一个最近才被提出的方法,此方法是为了已经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地震评估,用此方法得出了结论:DB方法接近了全位移的预测。这些结果接近了一小部分的框架结构和一个小的典型的强震地面运动,然后证实了DB法可以快速而精确地对已经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作地震评估。所以就没有采取弹塑性分析的必要了。
关键词:RC框架抗震评估延性要求位移屈服
:
钢筋混凝土抗弯框架是一种常见的抗侧力结构体系,这个横向力是由地震作用引起的。在地震运动较为频繁的欧洲、澳洲、美国西部和世界其他地区,在从低到中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中。在欧洲和澳洲,随着新的欧洲抗震规范8(EC8)【1】和新的地震标准的制定【2】,大部分的中低层建筑要考虑抗震设防设计。
作为侧向作用的地震力设计(而不是风荷载作用)的主要不同是允许设计者有利用结构的延性能力和考虑折算侧向应力设计。以这种方式,线弹性强度设计事实上是结构充分延性的临时折算,在一个最大的可能地震作用下的维持可能变形。。当这种框架结构在持续的非线性的作用下,形成塑性铰机制,这种延性需要经验来证明,这中规范被认为是对潜在地震结构破坏的关键举措。然而,最近有了一种新的地震影响设计方法把我们从过去的老的传统的地震设计方法中吸引过去。这种新的方法以这样一种观点为基础:结构的全球和当地的位移和变形和地震中的记录灾害,这两者间有着很强的联系【3-7】。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一个抗震结构的破坏和失效最依赖于位移或者说是延性的富余而不是说强度的富余,这种观点大大地加强了所谓的DB法的可靠性。这篇论文满足了所有的抗震规范,这些抗震规范使设计人员传统的考虑强度上的满足而不是线性刚度和非线性能量消耗能力,而这些是DB法所关注的问题。
实质上,对于例如钢筋混凝土抗弯框架结构的建筑结构的标准形式传统的FB设计方法和最新的DB设计方法有着相似的地方:通过在最大设计震级下限制结构破坏和预防整体倒塌,给定结构的可以接受的表现,习惯的认为这种震级是在500年内的最大震级。但是,因为这两种方法往往接近于这样一个问题:取得这些目标从设计过程的对立面到他们的相对影响。对于FB设计方法,结构位移和梁/柱延性需要是一个过程的最后产物,这个过程是不可以被设计师控制的。对于DB设计方法,相比之下,位移和延性需求成为了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和程序是为了去保证设计目标或者为了这些参数的允许值,在地震设计震级下的地面运动作用下,这些参数将不会超标。
这篇论文简要地回顾了在传统的FB方法中的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标准、。我们将举一则案例来说明在低
的、中的和高的延性能力时的框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