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网络谣言的刑法法律规制.pdf

格式:pdf   大小:24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谣言的刑法法律规制.pdf

上传人:麝月 2022/8/13 文件大小:2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谣言的刑法法律规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谣言的刑法法律规制
本文是一篇法律毕业论文,笔者希望可以在我国现有刑事法律规范的基础
上,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情况,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遏制网络谣言的蔓延,
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一、 网络谣言综述
言刑法规制的现状
(一)我国司法解释对网络谣言的相关规定
最高法、最高检于 2013 年针对网络谣言行为下发了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
释》,其涵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应该如
何判断和认定,确定了在信息时代下的诽谤行为方式;(2)利用信息网
络实施诽谤行为时,具体如何判断“情节严重”(3)利用信息网络实施
诽谤行为时,如何判断“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4)新信息
时代背景下,如何断定寻衅滋事犯罪;(5)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敲诈***
犯罪的认定问题。《解释》通过严谨的措辞统一了对网络谣言犯罪的司法认定标准,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的行为方式、入罪标准、适
用公诉程序的条件、犯罪的认定问题、共同犯罪问题及数罪问题等。总的
来说,就是通过《解释》将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模式、入罪标准及量
刑进行了详细规定,做到打击网络犯罪有法可依。在《解释》的条款中,
如第二条明确规定了诽谤信息的入罪标准“情节严重”所需要达到的标
准,即诽谤信息被点击及浏览达到 5000 次以上,或者被转发五百次以
上。量化的标准避免了因为法律语言晦涩导致规定过于宏观而难以操作的
问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又如第七条对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标
准进行了量化,且对个人非法经营与单位非法经营所需达到的数额进行了
区别对待。这些条文都科学严谨,有利于在实践中对该类行为进行认定,
充分体现了国家惩治网络谣言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决心。《解释》的颁
布,毫无疑问犹如天降甘露,是在网络谣言日益泛滥的时代背景下,对人
民群众强烈要求打击信息网络犯罪期待的有效回应,当然,瑕不掩瑜,
《解释》的出台,产生了重大的有利影响,但是也带来了些许困惑,譬如
在立法正当性上存在不足。又譬如寻衅滋事罪,其构成要件要求“造成公
共秩序严重混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证明此,无疑是存在难度的,
并且也没有全国通行的标准,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不利影响。
.............................
(二)我国刑法对网络谣言的相关规定就现在来说,我国针对网络谣言的相关规定主要有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的一款,2009
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上述规定主要包
括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谣言进行明确分析与规
范,结合我国法律处理原则完成对网络谣言的处理。
一是对网络谣言相关信息如果恶意传播转发超过
500 次的情况,可以对初次传播的人员实施处罚。这类网络谣言主要是指
虚假或恶意夸大及偏离本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他人伤害的网络信息,
这类信息通常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快速传播性,再加上网络本身就是一种
很强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因此造成的伤害难以评估。
另外,对很多明知属于网络谣言却仍然传播或转发的人员,如果继续传播
也会受到相应法律惩罚。在法律上规定,如果一个网络谣言的转发次数超
过 500 次或浏览超过 5000 次、对被害人及其亲人造成经济、精神等方
面的伤害、在两年期间屡次传播网络谣言并因此受到惩罚以及其他方面的
相关不良后果等,都是网络谣言情节比较严重的情况,应该受到我国法律
的制裁。
二是当网络谣言传播过程对国家与社会产生
不良影响会受到法律惩罚。从国内法律可以看出,如果网络谣言在传播过
程中对国家或者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即使没有自诉行为,公安机关也会依据实际情况对案件进行审查与追诉,并由法院进行判决。但是对没有自诉
的情况,同时未对社会和国家造成明显恶劣后果的,根据“不告不理”的
基本原则,公安机关和法院都无法对网络谣言散布与传播者进行任何处
罚。
三是传播网络谣言并恶意起哄的人员能够直接追究
法律责任。如果发布与传播网络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