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城镇化建设进程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
文章导读:未来5至10年,是我市打造区域能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我市城镇化进程中的黄金时期,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自身发展方面,都为我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而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稍微落后于工业化,二者之间相差一般在10个百分点以内。但我市目前的情况是,%,而城镇化率仅为30%,二者相差30个百分点;同时,我市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已经跻身全省前列,但城镇化却依然是全省的下游水平(2022年底列全省第10位)。三是城镇化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城镇化水平低直接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越来越依靠第三产业,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也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因此,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尤其是二、三产业比显然不够合理。四是城镇化的滞后已成为阻碍我市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全市城镇的数量少、规模小,城镇就业岗位有限,承接农民进城的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居民收入的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9元、274元,与我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全省的排名有较大反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涉及的8个市中,我市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第三位(列榆林、延安之后),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两项与城镇化率均排在倒数第二位。
(二)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严重失衡。一是我市的城镇化过度依赖重工业。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相对有限,加之我市的重工业以央企为主体,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空间更加狭小。所以,近几年来,尽管我市的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加,但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二是服务业的拉动力严重不足。目前,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弱,且主要以通信、金融等国家垄断行业为主,门类不齐全,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轻工业与地方工业的引力尤其欠缺。在国内较为发达的地区,轻工业和地方工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是城镇化早期吸纳居民就业的主体,是拉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而从我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来看,轻工业和地方工业在城镇化过程中原本应当比服务业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二者在我市的严重滞后,致使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引力不够,严重制约了城镇规模的扩大。
(三)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的协调性不强。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以能(特别是石油)勘采为主体的工业,由于产业链太短、本地企业太少,因而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有限,农业产业链上核心企业量少质弱,工业化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力不足,以城带乡、以工富农、工业反哺农业的联动发展机制也尚未完全形成。
(四)城镇化的滞后,阻碍了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方针。城镇化的滞后,使我市经济资共享、优化配置的效率还不高,经济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消费需求相对疲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可以说,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结构性问题,比如:一产资存量大而深加工程度低,二产重工业太重而轻工业太轻,二产强势、三产弱势,部省驻庆企业很强而本地企业太弱,经济发展异军突起而居民收入增长滞后,等等,均与我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总之,城镇化的滞后,使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方针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三、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未来5至10年,是我市打造区域能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我市城镇化进程中的黄金时期,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自身发展方面,都为我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条件。
(一)国家大战略为我市加快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大舞台。一是2022年以来,国家启动实施了扩大内需战略,投入大量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生态恢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这对于我市破解发展中的交通、水利、生态等瓶颈制约问题,从而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是中央相继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蒙陕甘宁“金三角”能综合开发规划》也有望近期出台,这些对于我市的城镇化建设都是十分宝贵的机遇。
(二)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我市提供了大契机。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都把重心放在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