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22/8/1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作业2 — 1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V、 Mg、Zn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3种:⑴体心立方:一Fe、Cr、V⑵面心立 方: 一Fe、Al、Cu、Ni ⑶密排六方:Mg、Zn —Fe、一Fe%二% ,Fe3CII%二% 5—5某仓库中积压了许多退火状态的碳钢,由于钢材混杂不知其化学 成分,现找出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其中珠光体占75%。问此 钢的碳含量大约为多少答:=P%・% = 75%X% = % 5—6现有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四 块平衡状态的铁碳合金,它们的碳含量分别为Wc=%, Wc=%, Wc=, Wc=%的合金。根据你 所学的知识,可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答:测量四块合金的硬度,其硬度随含碳量增加而升 高。观察四块合金的金相,%和%的合金均为亚共析钢,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 的量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的合金为过共析钢,其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的合金为 亚共晶白口铁,其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低温莱氏体。观察四块合金与砂轮磨出的火 花,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流线数量和爆花数量都急剧增多,碳含量超过%以后,增多的趋势 逐渐缓和。5—7根据铁碳相图解释下列现象:1)含碳量%的钢比含碳量%的钢硬度高; 2)在室温平衡状态下,含碳量为%的钢比含碳量为%的钢强度高;3)室温下莱氏体比珠光 体塑性差;答:1)含碳量%的钢比含碳量%的钢硬度高;钢由较软的铁素体和较硬的渗 碳体组成,随着含碳量的提高,钢中渗碳体的量提高,因此硬度提高。2)在室温平衡状态 下,含碳量为%的钢比含碳量为%的钢强度高;钢的强度是典型的对组织敏感的性能指标, 细密相间的两相组织珠光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提高珠光体的比例可改善钢的强度,而 连续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上的二次渗碳体将降低钢的强度。%的钢中珠光体的比例高于% 的钢,同时%的钢含有更多的二次渗碳体,故%的钢比%的钢强度高。3)室温下莱氏体 比珠光体塑性差;室温下莱氏体Fe3C+P,即珠光体分布渗碳体相的基底上,而渗碳体基底 的脆性极大,莱氏体表现为脆性的,几乎不能塑性变形。第六章作业6—1解释下列名词: 1)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答:(1)起始晶粒度:是指在临界 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接触时的晶粒大小。(2)实际晶粒度: 是指在某一具体的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3)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 方法,在930±10°C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定的钢中晶粒的大小。2)珠光体、索 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答: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 在650〜600C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屈氏体:在600〜550C温度范围内形 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贝氏体: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马氏体:碳在 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答:奥氏体:碳在Y )过冷奥氏 体、奥氏体、残余奥氏体;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以下的不稳定的将要发生分解的奥氏 体称为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M转变结束后剩余的奥氏体。4)淬火、回火、退火、 正火、冷处理、时效处理(尺寸稳定处理);答: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 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