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古代经济发展史.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经济发展史.docx

上传人:xzp0639 2022/8/14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经济发展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9018)
古代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生产力(劳动工具)
  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
  2、纺织业
  (1)战国:麻布纤维细密。
  (2)两汉:丝织水平很高。
  (3)隋唐: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分工细,品种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明清:江南丝织业:1)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纱绸机);2)、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加(双色套印技术);3)、分工日益细密(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4)、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提高;5)、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制瓷业
  (1)商周:开始出现。
  (2)魏晋:工艺成熟(南方产青瓷、北方产白瓷)。
  (3)唐朝:出现唐三彩,青瓷中出现秘色瓷。
  (4)宋元:宋朝出现五大瓷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江西以生产青白瓷着称。
  元朝,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4、造船:唐代能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南宋泉州是造船业中心和最大海港。
  5、手工业:战国的《考工记》和明朝宋应星着《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特点:①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②技术不断进步,分工渐趋细化;③规模扩大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出现。
  三、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商品经济发展
  商朝:商民善经商,后被称为“商人”,以贝为币,商都繁荣,重视商业。
  战国:中原市场形成,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基本依附于政治中心。服务对象是贵族和大商人。
  隋唐:长安、洛阳商业盛极一时,邸店、柜坊、草市普遍。市场较前代发达,政府派专人管理物价、税收。呈现繁荣景象。
  宋元:①北宋时城市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②镇的兴建和发展,如景德镇;③北宋时四川出现了纸币“交子”。
  明清:①国内市场扩大;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当时的全国性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③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着称的市镇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历史影响: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这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③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是对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④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⑤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重要的商业城市
  春秋战国: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是新兴的封建城市、繁华的商业中心。
  隋唐:①长安、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全国的商业大都会;②扬州、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业都市中心;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称;“扬一益二”反映了成都重要的工商业地位;③广州、登州、扬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明清:北京、南京全国性商贸城市。
  3、重要的历史现象
  ⑴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程:奠基于魏晋,开始于唐末,完成于南宋。
  转移规律:。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转移是指从关中地区向黄河、长江流域的转移;由北向南转移是指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转移。两种趋势相互交织。
  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隋大运河的开凿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晋室偏安建康,宋室南渡临安)。
  启示:政局的稳定是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重要因素;及时引进、吸收最先进的技术是重要保证。
  ⑵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明朝中后期,一些“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的出现。特征: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人别地区、个别部门;③发展水平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⑶“重农抑商”和“工商皆本”经济思想的比较
  “重农抑商”思想产生于战国时代,并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政策指导思想。其原因是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为积累财富,壮大国家经济、军事实力,控制人口,巩固统治。
  表现:(1)统治者强调本未意识;(2)注意减轻农民税收负担,防止其大量破产而成为流民;(3)抑制土地兼并;(4)强化户籍管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