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护理管理规定
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护理部工作制度
一、有健全的领导体制,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中及时记录。
三、输血查对制度
(一)查对输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
(二)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三)输血前需两人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量、血袋编号及交叉配血报告,无误后方可输入。
(四)输血完毕后再次查对上述内容,并将血袋标签取下粘贴在配血单上保存。
(五)输血完毕应低温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六)输血过程中,如有输血反应,应填写不良反应登记单,交血库保存、上报。
四、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一)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住院号、血型、麻醉方式、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二)查对手术名称、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三)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四)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五)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五、“腕带”标识制度
(一)对手术和无法有效沟通的病人使用“腕带”作为病人的识别标志,例如昏迷、无自主能力的病人,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
(二)“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诊断等)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三)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口头医嘱执行制度
一、患者在非抢救时,护理人员不得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二、患者在抢救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护士必须清晰复述一遍,经两人查对药物无误后,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并保留安瓶于放心盒内。
三、及时记录所用药物、方法、及时间等。
四、抢救结束后,医生要及时补写医嘱,执行护士及时签字。
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二、发生护理缺陷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三、应及时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发生护理缺陷的经过、原因、后果,并在24小时写出书面材料。
四、发生护理缺陷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五、按护理缺陷的性质与情节,一周内分别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认事件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六、发生护理缺陷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七、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护理会诊制度
一、对于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病人,应先向护理部提出申请。
二、填写护理会诊记录单,注明病人一般资料,请求护理会诊的理由等,护士长签字后电话通知护理部。
三、护理部负责确定会诊时间、通知申请科室并负责组织有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会诊。
四、会诊地点常规设在申请科室。
五、参加护理会诊的人员由专科护士或由护士长选派的骨干护士组成。
六、会诊意见由会诊人员填写在护理会诊单上,送护理部存档同。
七、护理人员认真检查本病区内的各种设施,有效使用安全警示标牌。
八、护理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宣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性 措施。
九、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后护士应立即检查患者的伤情,并及时通知医生。
十、正确执行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十一、认真、如实填写报告表,及时上报护理部。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
一、护理人员认真检查本病区内的各种设施,有效使用安全警示标牌。
二、护理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宣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性 措施。
三、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后护士应立即检查患者的伤情,并及时通知医生。
四、正确执行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五、认真、如实填写报告表,及时上报护理部。
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
一、护理人员认真检查辖区设施,设立安全警示牌,避免患者发生跌倒因素,杜绝不安全隐患。
二、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对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
三、执行患者发生跌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四、患者突然发生跌倒时,护士应立即检查患者伤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