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宋王安石变法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
“冗官、冗兵、冗费”现象
财政危机
军队战斗力低下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
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
辽、西夏的威胁
边患危机
(民族矛盾)
一、变法的背景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借贷(钱或粮食)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二、变法的内容——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①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②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④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按土地好坏、多少征税
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强兵措施:整顿军队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二、变法的内容——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保甲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领军队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作用(目的):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
军事:节省军费,确保兵源,提高战斗力.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
发展了教育;使有真才实学的新进之士取代了反对改革的旧官。
惟才用人
择优录用,克服“恩荫”的弊病。
整顿太学
太学生中成绩优异者可免试做官。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评价) :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进步性(历史作用):
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