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部分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
社会因素对语言功能、语言地位的制约作用
2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融合
4
从语言变异看社会变异
6
语言因素对社会因素的影响
7
个人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如年龄、性别、性格
5
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如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双语现象
3
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如行业、阶层、环境
1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
二. 研究对象
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
微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个体性、局部性的问题。
三、兴起与发展
1964
1952
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
赫兹勒提出要研究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相互影响,研究语言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相互关系。这个主张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构想。
美国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联合举行了一次学术讨论会,正式提出并公认了“社会语言学”这个名称,标志着社会语言学正式诞生。
三、兴起与发展
《语言与文化》堪称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1950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应该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0
中文出版物上“社会语言学”这个学科名称最早见于1980年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
林书武等人翻译,英国语言学家特鲁杰《社会语言学导论》,于1980-1982年在《国外语言学》连载。
1985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是中国第一本社会语言学教科书。
1987
祝畹瑾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影响较大,囊括了社会语言学早期的经典著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发展迅猛,在阶层方言、双语和双方言、语言态度、语言规范、语言与文化、言语交际、大陆和港台的比较研究、海外的华人社会和华语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罗常培先生出版的
理论意义
四
在语言学中的地位
实践价值
1
拓宽了语言的研究领域,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有用的概念。
传统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内部关系,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语言的外部关系着眼,开拓了新的领域。
2
提出了语言研究数量化的概念。
对一定语言现象的调查数据,对正在演进中的语言变化作出数量化的概括。
3
在历时和共时之间提出一个中间概念,把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年龄之间的语言变异,从而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取得历时的研究数据。
理论意义
1
为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资料
3
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和历史
实践价值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
五. 研究方法
抽样调查法
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阶段抽样或分组分段抽样
非随机抽样:偶然抽样、比例抽样、判断抽样
把握问题,明确对象,合理假设。
要有社会性,要关心那些正在发生的语言变异现象,要确定有显著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法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