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论语学而篇]学而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学而篇]学而篇.docx

上传人:可爱大爷 2022/8/16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学而篇]学而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论语(lùn yǔ)学而篇]学而篇
学而篇篇(1):论语学而篇原文(yuánwén)及翻译
篇一:
有朋至远方来
出自(chū zì)先秦诗人佚名的《论语·学而》
用了,那就太快乐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假设,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假设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假设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根本道德标准。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某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认句的宾语假设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表达。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根本原那么。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那么。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那么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有假设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那么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根底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效劳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