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昼夜乐-古诗-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昼夜乐-古诗-赏析.doc

上传人:lukas 2022/8/16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昼夜乐-古诗-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昼夜乐-古诗-赏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昼夜乐-古诗-赏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赏析
我国传统诗词写闺情题材的极多。柳永这首俗词却写的是普通市井妇女的闺情,着重表现她的悔恨,在这类题材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词以抒情女主人公的语气表达其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她是从头到尾,絮絮诉说其无尽的懊悔。作者擅长使用民间通俗文学的表达方法,以追忆的方式从故事的开头说起。歌词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因此省略了许多枝节,直接写她与情人的初次相会。这次欢会就是他们的初次相遇。初遇即便“幽欢〞,正表现了市民恋爱直捷而大胆的特点,不需要象公子与小姐那样有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这样的初遇,自然给女性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她按照市民的观念认定,他们以情理而论都“便只合,长相聚〞的。但事实上此种爱情在封建社会中是难以为社会和家庭成认的,因此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别离。显然,他们的别离系为情势所迫,还不是由于男子的负心,这就愈使她思念不置了。暮春时节所见到的是“乱花狂絮〞,春事阑珊。春归的景象已经令人感伤,而恰恰这时又触动了对往日幽欢幸福与离别痛苦的回忆,愈加令人伤感了。“况值〞两字用得极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忆回到现实的转换,另一方面又带出了见景伤情的原因。由此很自然地在上片两结句到情景交融的地步:“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柳永的俗词是供女艺人演唱的,其中的“伊〞一般都用以指男性,如?定风波?“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望远行?“待伊游冶归来〞中的“伊〞都是指男性的。此词的“伊〞亦指男性。女主人公将春归与情人的离去联络起来,美妙的春光在她的感受中好似是随他而去了。“直恐〞两字使用得很恰当,是主观疑心性的判断,因为事实上春归与人去是无内在联络的,将二者联络起来纯是情感的附着作用所致,很足以说明思念之情的强烈程度。 下片起句“一场寂寞凭谁诉〞,在词情的开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场寂寞〞是春归人去后最易感到的,但寂寞和苦恼的真正原因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也不宜向人诉说,只有深深的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于是整个词的下片转入抒情写自身懊悔的情绪。作者将这懊悔情绪分作三层,逐层铺写。第一,“算前言,总轻负〞,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或是损伤了他的感情,这些都未明白交代,但显然责任是在女方;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