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跟腱断裂.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跟腱断裂.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7/23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跟腱断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跟腱断裂
作者:陈新,贾鹏,何锦泉,庞桂根
【摘要】[目的]评价腓肠肌腱瓣翻转治疗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及方法。[方法]对跟腱断裂的3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断裂的跟腱,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平均随访18个月,根据Arner Lindholm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2例随访1年以上。患者终末评价结果:优:29例,良:2例,差:1例。%。[结论]腓肠肌腱瓣翻转修复跟腱断裂疗效良好,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术后疗效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跟腱断裂; 腓肠肌腱瓣; 康复训练
跟腱断裂是骨科常见病。本科1999~2006年共收治跟腱断裂35例,现就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共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23~48岁,平均32岁。新鲜跟腱断裂3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患者从跟腱断裂至就诊时间隔时间最短为5 h,最长为120 d,平均13 d。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检查证实无骨折脱位,术前经MRI检查均证实跟腱断裂。
分型
根据Ku,单纯端-端缝合可修复;Ⅲ型:跟腱断裂范围≥50%且修整因损伤而变性坏死组织后跟腱断端缺损3~6 cm;Ⅳ型:跟腱完全断裂且修整因损伤而变性坏死组织后,跟腱断端缺损>6 cm。本组病例中,Ⅲ型跟腱断裂15例,Ⅳ型跟腱断裂20例。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硬膜外麻醉后,于跟腱内侧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术中缝合时松紧度的掌握:(1)仔细找出断腱缝合;(2)将踝关节置于跖屈30°左右缝合肌腱;(3)缝合后做捏小腿三头肌试验(Thompson test),约左右相同,则为松紧适宜。新鲜损伤者梳理马尾状跟腱断端,修整过程中注意保护腱膜,取小腿三头肌正中宽1 cm,长约10 cm腱瓣,腱瓣蒂距离跟腱断端约2 cm,修整粗糙面,向下翻转,使用4号丝线,8~10针缝合法修补断裂的跟腱。陈旧性跟腱损伤,则切除瘢痕肉芽组织。术中严格止血,仔细缝合跟腱周围的腱膜,防止粘连,预防感染(图1)。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踝关节跖屈30°,屈膝60°,长腿石膏托固定5周,术后2周伤口拆线,4周后每日在床上去石膏练****踝的主动伸屈活动,术后5周热水泡脚,6周开始滚筒练****7周后着高跟鞋下地行走,并逐渐将后跟降低,至9周可以穿平跟鞋行走,同时练****踝的伸屈活动,术后10周可以行双足提踵练****逐渐增加患肢负担,过渡到单足提踵练****术后12周慢跑练****术后24周可以进行专项练****br/> 2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2例患者随访12个月~4年,平均18个月,手术效果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优:患者无不适,提踵有力,肌力无明显异常,小腿周径减少不>1 cm,背伸或跖屈角度减少不>5°;良:有轻度不适,行走稍不正常,提踵稍无力,肌力较健侧减弱,小腿周径减少不>3cm,背伸角度减少5°~10°之间;差;病人有明显不适,跛行,不能提踵,肌力明显减弱,小腿周径减少>3 cm,背伸角度减少10°以上,跖屈角度减少>15°。32例随访1年以上患者终末评价结果,优:29例,良:2例,差:1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