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前谈话:昨天,我们见了十五分钟的面,已经和大家成为朋友了,那今天老师和昨天有什么不同吗?你们还记得我姓什么吗?我来自哪里?发现问题很简单,只要眼睛雪亮,头脑灵活,就能发现问题。上课时大家用雪亮的眼睛,灵活的头脑去发现问题。
师:他们发言有什么共同之处?第一件事是讲--
生:谈《水浒传》。
师:第二件讲--
生:说鼻子。
师:第三件事是--
生:帮助车夫。
师:第四件事是--
生:见到阿三。
师:那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伯父在殡仪馆的事。
生:我同意写四件事。
生:另外的一件事是"我"怀念鲁迅的。
师:是呀,怀念鲁迅是鲁迅做的事吗?由怀念引起了下文的四件事。第二个问题--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师板书,生齐读)
师:边读边体会,可以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阅读感受。想读就读,读出感悟,想写就写,写出体会。
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用声音表达你的感受。
2、写下一、二句体会,用文字表达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书)
师:你想读哪些句子?
生:我想读的是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生读)因为这句话里写了不认识的人也来悼念鲁迅,令人感动。
(指名再读)
生:我觉得伯父去世了,应该读得慢一点,这是很悲伤的,要轻一点(生读)
(出示鲁迅逝世时追悼大会上的图片,放哀乐,师解说……(巴金的悼念文章)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读)
师:用一两个句子写出你的感受。
生:读?quot;有时候,……不叫我干重活。"我感觉鲁迅先生自己病了还让别人多休息,非常伟大。
生:我补充:我觉得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出示句子:(救护车夫的句子)看了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生:鲁迅花了力气和光阴,救助车夫。
师:作为一个北大的教授,却为救一个车夫蹲着,半跪着,洗干净,上药,扎好绷带……(用课件演示)我们下堂课我们分小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希望你们在课后多读书,读好书。(推荐写鲁迅的文章给同学们)
教学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
教学预设
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教学主线
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经删改的语句融合对照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点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也不是单纯的读法操作。这篇课文是对逝去的伯父的回忆,处处饱含深情,以“爱”和“泪”为情感主线,让学生在多读中逐步感悟,辅以相关材料的阅读,可以全面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个设计思路有较高的起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升了课文的文化品位。
教学过程
一、回想画面,呈现主旨,一锤定音
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初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进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鲁迅“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他给我留下了和蔼可亲和幽默的印象。
师:很好。还有什么印象?你说。
生2: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师:那是课文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