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幽居初夏-古诗-赏析
【原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简析】
?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幽居初夏-古诗-赏析
【原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简析】
?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这首诗是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
【幽居初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风光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鉴赏】
陆游晚年村居诗作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
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风光。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外表上似与上句清幽风光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
蛙鸣声中,透出一派活力,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风光,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那么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