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绿色建筑论文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 浅谈绿色建筑 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的控制和减少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关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他对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的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懒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
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结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职能型的、可协调的系统。
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降级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
GDP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碳能源使用总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许多科学家证实。在2007年12月的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确定定了各成员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举行谈判的决议,并制定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
在2009年9月联合向世界承诺,我国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发展可在生能源,大力增加森林碳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着下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104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108m3。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根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到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与2010年3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人口司司长在发布会上说:“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从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