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柴胡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
Abstract: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i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with crude drugs as researcD分析和分类鉴别,这是对柴胡进行RAPD争论的开头。2003年,王秀全等[6]对柴胡种源的道地性进行了RAPD分析,发觉利用RAPD可以精确的鉴定柴胡的道地性。随着对柴胡争论的深化,全国柴胡的主产区都开展了柴胡品种的RAPD鉴定[7-10],同时,对RAPD的技术进行了一些优化[11],使其更适合柴胡的分析。在资源鉴定的基础上,对柴胡的干根药材、愈伤组织、试管植株等进行了RAPD分析[12-14]。 SSR和ISSR技术
SSR又称为微卫星DNA或短串联重复,ISSR是在SSR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SSR和ISSR可揭示更高的多态性,而且快速、简便,因此在中药材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008年,隋春等[15]首次以北柴胡为材料进行了ISSR分析,这为利用ISSR技术鉴定柴胡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关心育种以及遗传多样性争论奠定了基础。2010年,战晴晴等[16]利用SSR和ISSR技术构建了北柴胡的遗传图谱,使对柴胡的争论进一步深化。2013年,杨?F等[17]利用综合评分法对柴胡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2015年,马艳芝等[18]对不同柴胡种质资源的ISSR和ITS进行了序列分析,认为将ISSR和ITS(转录间隔区)技术相结合可提高柴胡种质资源鉴定的精确性。随着SSR和ISSR技?g的不断完善,利用该技术鉴定柴胡的争论不断深化。赵香妍等[19]对北京地区野生的柴胡种质资源进行了ISSR争论,确定了百花山山腰及山脚的柴胡适宜推广种植,为柴胡栽培品种的选育供应了新选择。吴素瑞等[20]对柴胡的栽培品种进行了SSR的分子标记鉴别。通过长期反复的试验摸索,接受SSR和ISSR技术成为鉴别柴胡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4
DNA条形码
DNA条形码的鉴定是分子鉴定的最新进展方向,它是通过比较物种中的一段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精确的识别和鉴定[21]。适于植物的条形码包括psbA-TrnH、rbcL、rpoC1、rpoB、matK、ITS、ITS2等。2004年,Neves S S等[22]首次基于柴胡属植物的ITS序列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2005年,武莹等[23]对5种习用柴胡进行了ITS的序列鉴别。2006年,谢晖等[24]对9种柴胡属植物的核糖体ITS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应用。近5年来,柴胡的鉴定主要以ITS和ITS2扩增为主要方法[25-29],这为柴胡种质资源鉴定以及药材市场柴胡的真伪鉴别供应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在ITS扩增的争论基础上,刘力等[30]进行了DNA芯片争论,涉及18种柴胡DNA芯片,发觉基于18种柴胡的ITS序列的差别所设计的DNA芯片可以将其区分开,这为柴胡的鉴定供应了新的方法。
6
2 柴胡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分子机理与调控争论
传统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为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路径简洁,其反应过程往往需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酶的催化,因此,找到形成特定产物的关键酶就成为对药材进行合成的分子机理与调控争论的关键步骤,从而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的结构均为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型衍生物,20世纪90年月,人们对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争论,依据Ruzika原则提出了萜类生物合成的中心途径。在此基础上,董乐萌等[31]开头对合成皂苷途径的关键酶的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克隆全序列及了解调控柴胡皂苷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2010-2015年,北柴胡鲨烯合酶基因[32]、IPPI基因[33]、UGT基因[34]、北柴胡细胞色素P450基因[35]、北柴胡糖基转移酶基因BcUGT1[36]、BcUGT3和BcUGT6[37]、BcUGT8[38]、与P450相关基因cyp716y1[39]等与北柴胡皂苷合成相关基因相继被克隆和分析,同时还进行了一些遗传转化方面的初步争论[40]。此类争论为揭示柴胡皂苷合成途径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中药材是非模式植物,因此进行基因克隆一般依据与其相像的植物序列来设计通用引物,序列扩增后还要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是否为该药用植物的正确序列。这种争论基因的方法工作量很大,且无法反映基因表达的全貌。转录组争论较好克服了上述缺点,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它反映的是特定条件下活跃表达的基因。通过转录组的分析,可高通量地获得基因表达的RNA水平相关信息,而且可揭示基因表达和生命现象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