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登鹳雀楼》-古诗-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登鹳雀楼》-古诗-赏析.doc

上传人:卢卡斯123 2022/8/18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登鹳雀楼》-古诗-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品赏析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地漂浮,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品赏析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地漂浮,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假设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风光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分,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翻译、评析:刘建勋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原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风光,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粗浅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阔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包容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风光,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非常自然、非常严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究。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