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1).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琥珀 2022/8/18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第一篇:《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假日花城小学
高楠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一口气写了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业
1、收集其它几首江畔独步寻花。
2、写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难点的设计上,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这是诗的点睛之处。老师在处理“满园春色”时,提出“拍电视片段”,让一幅春天美景图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第二篇: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8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情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本,准备听写词语。注意先仔细听,再认真写。(指生上台板演)
一组: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春天)
二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香气扑鼻(花)
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描写春天里美丽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再读课题,(注意节奏)
二、营造气氛,感受春天
1、课件展示景色配乐解说春天: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忍不住歌颂赞美它!可以说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带上好心情跟随唐代大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春天,一起欣赏诗人写下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2、对于杜甫你了解多少呢?(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盛唐大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9
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所以被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简介创作背景:但是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并没有写社会动荡,而是写作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独自一人到他的邻居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上散步,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二、初读古诗
1、谁愿意把这首诗读大家听?.指生读、齐读、范读、再指生读。
2、孩子们,诗啊光会读那还不够,还得讲究一个品字。结合注释是我们品读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从题目开始,了解古诗的大意。题目的意思就是杜甫一个人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咱们就借用题目中的寻字,请同学们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作者都寻到了什么。圈画出来。



(板书)
10
三、品读前两句
1、那我们跟着杜甫先去赏花吧。
说起这花啊,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赞美过花。比如(出示)
有人侧重写花的色彩,你看宋代的朱熹这样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有人侧重写花的芳香,比如王安石这样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有人侧重写花的姿态,比如杨万里这样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看杜甫笔下的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杜甫写花什么?(数量多)从哪些字眼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