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魔术师的小象》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魔术师的小象》读后感.docx

上传人:琥珀 2022/8/1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魔术师的小象》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魔术师的小象》读后感(5篇材料)
第一篇:《魔术师的小象》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魔术师的小象》读后感,本书主要讲了:男孩彼得失去了父母和妹妹,与执拗的老兵住在一起,过着痛苦乏味的生活。一次占卜让彼得得到了一个消息——
5
他的妹妹还活着!只要跟着小象,就能找到妹妹!彼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这个城市里,是不可能有小象出现的。魔术师的一个失败魔法却造成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故:一头小象“从天而降”,被警-察抓了起来。彼得费尽周折找到了小象。跟着小象,彼得不但找到了妹妹,而且还帮助事故双方冰释前嫌,让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奇迹。一定要言出必行,不要向老兵维尔纳·卢茨那样,他虽然一直要求彼得像战士一样去战斗,但他去欺骗了彼得,使彼得一直生活在将信将疑中。我一定要像男子汉一样,既然许下了承诺,就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担当!有一句话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所以我也要像这句话说的那样,言出必行,不说谎,做一个诚实、品德高尚的人。
【《魔术师的小象》读后感】相关文章:

2.《小象转学》读后感350字




7



第二篇:魔术师读后感
最近读《魔术师》,作者辛格是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犹太作家,他擅长叙事,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魔术师读后感。他的长篇小说向世人提供了一幅幅反映波兰和美国的犹太人的生活画面。他的授奖评语是“由于他那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叙事艺术根植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将人类共同的处境逼真的反映出来”。
辛格于1904年出生在当时沙皇统治下波兰拉齐米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四岁时,全家迁往华沙,从小受正统的犹太教教育。故乡是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藏,他曾说:“一个作家必须有根。作家的根扎得越深,他取得成就的能力就越大。”12岁时,辛格阅读了托斯陀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深受感动,立志当作家。15岁,开始了文学生涯。
在华沙期间,尽管生活艰苦,仍笔耕不辍。1935年,移居美国,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为一家犹太报纸写书评、散文和小说。1940年结婚,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他曾经说:“一个艺术家,像一匹马,需要鞭策。”他在自我鞭策中,永不停步,使他两次获路易士
7
·兰姆德文学奖,1970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创作艺术奖和全国图书奖,1978年终于登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的领奖台。
《魔术师》是辛格的代表作,1960年出版,受到欧美文学家的推崇。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叶,地点是波兰东部的卢布林省,主人公亚夏·梅热是一个魔术师为业的犹太人。他出生在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的家庭里,7岁丧母,仅在犹太小学里读了几年书就到外地谋生。他生性聪慧,凭着勤学苦练,经过许多年的江湖漂泊,好不容易才有了出头之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魔术大师。他在卢布林有房宅和贤妻,然而他并不安分守己;他与几个女人明来暗往,不惜用铤而走险挣来的血汗钱换取片刻的床第之欢。
他供养了玛格达一家三口,记挂着被丈夫遗弃的泽芙特尔,为了达到与一位教授的遗孀结婚,到意大利定居,竟然在酒后情欲和野心的进逼下,翻墙入室,撬别人的保险柜,未遂,却把自己的脚摔伤了,读后感《魔术师读后感》。
接着玛格达上吊,泽芙特儿与人贩子同床共枕,寡妇伊米莉亚斥责了他。他自己走投无路,只得返回故乡,将自己禁锢在小屋里,忏悔罪孽,以求上帝对他的宽恕。一个好色的犹太人改邪归正了,浪子成为圣人。善终于战胜了恶。
 读完这一长篇,花费了几天功夫,当然是在工作生活之余的时间里。在安静的氛围里,我深深被主人公的思想陶醉。作者主要是在叙事,在其过程中是大量的心理流程。
9
作为一个在为生活和理想拼搏的下等人,亚夏不缺乏智慧。因为自己的好色和放荡不羁的行为,惹来不可解决的麻烦时,他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良心。他的人性没有泯灭,他为所欲为的行为,最终让他在现实生活中碰壁。他的行为,他的名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被世人所容的人。而最终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拉比,成为犹太宗教的代表者。
主人公在艺术的大舞台上处处得心应手,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却时时为困惑所扰。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过着“走钢丝”般的日子。从最初对犹太教义的怀疑,到最终找不到出路而又皈依宗教。就是在他整个生活的过程中,“他看见上帝的手在行动,他走到道路的尽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