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1.doc

格式:doc   大小:2,287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1.doc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2/8/19 文件大小:2.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提纲1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学科复****提纲
第一单元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测试目标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的组成物质---长短的变化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地轴两侧来回摆动所致。
(2)判断①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②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3)规律
①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②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冬半年情况与夏半年情况相反
3.四季更替
(1)原因:一年中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2)纬度差异
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导学案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试目标
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 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分层
地壳
——莫霍界面(地下约17KM)
地幔
——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800KM)
地核
(3)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
测试目标
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一、岩石圈的组成
三大类岩石:
①岩浆岩 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玄武岩)、
②沉积岩 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③变质岩 成因: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和核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大理岩、片麻岩、板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
岩浆岩
冷凝
重熔
沉积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重熔
变质岩
变质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的环境
测试目标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
外力作用
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足迹”——地质构造
常见类型
成因
地形表现

背斜
岩层受挤压向上
一般
地形倒置

拱起
山岭
山谷
向斜
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
山谷
山岭
断层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或位移
谷地、陡崖、或断块山

(1)主要表现: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主要外力作用
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对地貌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
坡面被冲刷,下切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宽加深
常形成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
堆积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
山区山口处洪积扇或冲积扇的形成;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
沉积下来
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等
堆积
风在搬运沙石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导致风沙沉积
形成沙丘、沙垄等
冰川作用
侵蚀
在高纬或高海拔地区,冰川对途径地面的刨蚀作用
形成冰川谷地又称冰川U谷;在冰川源头形成冰斗、多个冰斗之间形成角峰
堆积
在冰川融化时,携带的泥沙石块等沉积
形成冰碛(qi)垄
导学案5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测试目标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很少,且有选择性
①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②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