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大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大题.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22/8/1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大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述建筑抗震三水准设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建筑结构采用三个水准进行抗震设防,其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即多遇地震,从地震出现的频度来看约为50年一遇。第一水准-刚度设计准则:建筑在其使用期间,对遭遇频率较高、强度较低的性,且不得跨越断层线。最小避让距离(m)
烈度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8
专门研究
200m
100m
——
9
专门研究
400m
200m
——
△试述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抗震措施”是除了地震作用计算和构件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考虑概念设计对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等)的调整,以及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构造,如构件尺寸、高厚比、轴压比、长细比、板件宽厚比,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配筋,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筋率、钢筋直径、间距等构造和连接要求等等。
△试述不规则和特别不规则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的要求及对薄弱部位应釆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不规则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釆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釆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较大时,宜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3)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连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对扭转较大的部位应釆用局部的内力增大系数。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釆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受力情况、几何尺寸等,〜;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相邻层的侧向刚度比应依据其结构类型符合本规范相关章节的规定;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3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类型的数量和程度,有针对性地釆取不低于本条1、2款要求的各项抗震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经专门研究,釆取更有效的加强措施或对薄弱部位釆用相应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试给出抗震等级的定义及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作用。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确定结构构件的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可以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作用: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定义、分布及薄弱层判断:定义,楼房等建筑的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