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童乐园
〖教学目的〗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
2.从一样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生: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说得真对。
(三)尝试练习,反响矫正
1.连一连,说一说。
老师这里有一道连线题,想考考你们,看今天谁表现得最棒。(出示课本第8页的“连一连”题.)
学生很快就独立做完了.(集体反响)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看一看,说一说.
课本第9页,看图说一说,结合不同的情境,解释同一个算式2×3的意义。
生:每只刺猬身上背着3个苹果,2只刺猬一共背回多少个苹果?
生:一副手套有2只手套,3副手套共有几只手套?
(学生个个争着说,对几幅图比较感兴趣。)
3.摆一摆,说一说。
老师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几个几.
生:3×2表示2个3.
生:3×2表示3个2。
师:说得真不错,谁能用圆片摆出2个3或3个2。
(生:○○○ ○○○)
(生:○○ ○○ ○○)
师:4人小组合作,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分别表示4×3,2×5,4×6,5×4,并和同伴说一说。
老师参和到各组的活动中,看看学生摆得对不对,有困难的同学那么给予帮助,使他们通过操作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4.想一想,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看到后要帮老师算一算它们各有多少个,并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边说边出示课本第9页第3题的插图.)
生:图中有16个胡萝卜,因为4+4+4+4=16或4×4=16(个)。
生:你买了12根香蕉,因为5+7=12(个).
师:你是用加法算的,能用乘法计算吗?
生:不能,因为一把香蕉是5根,另一把是7根,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计算。
师:(很快乐地褒扬这位同学)你真行!
(四)理论应用
师:大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生:每人有2只手,3个人有几只手?
生:每组有6个同学,4组有多少个同学?
生:一张桌子4条腿,8张桌子有多少条腿?
生:一只猫有4条腿,5只猫有多少条腿?
生:妈妈买了3公斤香蕉,每公斤3元钱,共花去多少元?
生:我去文具店买了8本笔记本,每本2元,一共需要几元?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都没有想到我们身边竟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都是你们这些好奇的孩子发现的,希望你们以后天天给老师出这样的题,让老师变得和你们一样聪明.
数松果
教学目的:
1、从生活经历出发,层层深化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才能、概括才能和总结规律的才能。
3、体会乘法和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 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
: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答复板书:
2。你有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四、理论应用
第1题: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页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