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9篇】
父母唿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才智。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把“努力学习,积蓄力气,努力工作,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由于假如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赶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期的欢乐,这种欢乐可以布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欢乐我想应当是可以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当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圆满。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欢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比,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拟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
例如:“首孝悌”,我们不管社会地位凹凸,权利大小,首先必需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嘛,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会孝敬的人,怎么能办大事呢?所以我要连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欢乐带给四周的人,让更多的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而亲仁。 篇四
典范我们只要能遇到,就应当不要放弃,好好地跟他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言语、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遇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肯定要好好地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假如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除此之外:
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五
许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洁,早就知晓,我很是艳羡。《弟子规》让我在欢乐中感情得到了升华,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它长养了我的才智,震撼着我的心灵。我经常在想,假如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或许我的人生际遇会大不一样。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哺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表达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根本要求,但我却有许多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特别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给我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特别绝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有意做些让父母生气的事。
所以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读了《弟子规》,作为初为父母的我们,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要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说话做事要当心认真,在寻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学问。
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做起来人们往往就无视了其中的道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往往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技能,画画、唱歌、弹钢琴、学外语,其本意都是好的,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度的强迫会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损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要不得的。
父母通过读书,会把握正确的指导方法,急躁解决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消失的问题,让孩子们懂得生活的规章,培育孩子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在平常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尊敬的态度,尊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尊敬与虚心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虚心,很难真正做到对人尊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
虽然从小就念过很多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但我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虚心是一种极其美丽的品质,反而经常争强好胜,傲慢自满,目中无人。回想一下,傲慢自满的确实确给自己招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是我最喜爱的一句经文。一个人的力量再大,总会有限,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