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三苏诗词.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苏诗词.doc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2/8/19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苏诗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苏诗词
篇一:苏东坡诗词鉴赏
2022-03-27 14:1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全宋词中一首千古传诵的咏史佳作。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风光,同时兼怀古人,仿佛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出色的词人,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同出色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首领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闻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孤独沙洲冷。 鉴赏
苏轼曾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突遭逮捕,险些被杀,这便是出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首词是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孤独,忧生惊惧的一个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1080)至是元丰五年(1082)期间(定惠院在今日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苏轼清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严寒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副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孤独的反映。寥寥数笔,人物内心的情感已模糊可见,“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孤独的心明确的表达了出来。又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句,使这句话表达了更丰富的意义:
,谁见我寒夜难眠呢?唯恐只有“飘渺孤鸿”了;

在此,幽人与孤鸿相互衬托,虽非同类,但其心一样。实际上幽人即孤鸿,孤鸿即幽人,这是一种互喻的关系,上,下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再加上反问句的运用,使词的情
篇二:苏轼代表诗词赏析
苏轼词作观赏
苏轼,又名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局部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