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杭州西湖旅游规划
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 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 一片痴云锁二尖。
雷峰夕照
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相传为吴越王为庆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但民间因塔在雷峰,均呼之为雷峰塔。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旧时雷峰塔与保叔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纳,保叔如美人”之誉。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
雷峰:K4,游1到净寺下
雷峰夕照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它是由三座葫芦形石塔和“小瀛洲”两个部分组成。岛是明万历年间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岛外又筑有环表堤埂,堤岛之间由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曲桥相连,构成了一个湖中岛、岛中湖的胜似仙境的著名旅游胜地,其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是我国水上景园的典范,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中秋之时,在塔中置灯烛,洞口蒙以薄纸,灯光外透,月光、灯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恍惚迷离,说不尽的诗情画意。登上小瀛洲,一路更有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木香榭、迎翠轩、花鸟厅等,最后是我心相印这亭。这些建筑错落布置,极尽巧思,一路游赏,意趣无穷。
项目策划部分
一、观念认识
二、策划规划的时地范围
三、规划指导思想
四、规划总体思路
一、观念认识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整个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可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三)杭州具备成为国际一流旅游景区的景观资源
(四)西湖景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以及良好的声誉
(五)西湖景区旅游再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难度和矛盾
(六)策划规划的介入将成为影响杭州西湖景区规划的关键因素
3 、杭州具备成为国际一流旅游景区的景观资源
杭州丝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丝绸之府”之称。杭州自古与苏州、扬州齐名,被誉为中国三大风景园林城市。古老的杭州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现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该景区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和AAAAA级国家级景点,1980年获国家金质奖。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杭州织锦由蜚声海内外的杭州织锦由都锦生丝织厂生产。织锦分为装饰织锦、风景织锦和丝织人像三大类。早在1926年,该厂所织的一幅五彩丝织风景画就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金奖。再加上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以及城市建设的稳步发展,城市道路、航空、铁路等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这些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都会使得扬州成为区域、国内、国际一流旅游区成为可能。
4 、西湖景区已经形成了 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以及良好的声誉
杭州西湖景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扬州以园亭胜,苏州以市肆胜,杭州以湖山胜”。这就反映了杭州西湖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以及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州文化的不断累积和发掘,现在的杭州各大景区已经更趋规模,影响力也今非昔比。
5 、西湖景区旅游再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难度和矛盾
由于前期市政规划在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这样那样的问题,西湖景区周边工业化和城市化现象日渐严重,新景区的规划难度主要体现在当地现代建筑以及居民住宅的搬迁和安置方面。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性法律法规,获取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详细制定一系列的分批分阶段的规划方案。合理有序地完成景区的规划。
二、地域范围
本次景区规划控制范围: ,,,,湖岸周长15公里。,,最浅处不到1米,泥泞最深处有5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三、规划指导思想
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破坏性建设。通过新景区的开发建设,促进扬州旅游业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逐步调整当地的产业的结构、繁荣经济,使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商品以及第三产业等几个方面得得以健康协调发展;加快资源整合,把扬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掘这些宝贵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提高扬州的知名度,真正发挥旅游产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