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应对突发冲击的宏观调控研究的新动态.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对突发冲击的宏观调控研究的新动态.doc

上传人:十二官 2022/8/2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对突发冲击的宏观调控研究的新动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对突发冲击的宏观调控研究的新动态
唐文进 周 文 吴晓兰 摘要:近年来应对突发冲击宏观调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基本问题: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之间的权衡;静态预案与动态应对之间的权衡;应对手段的选择。更多学者对直接宏观调控形下,直接宏观调控是必须的。如Cafiero等(2007)分析欧盟公共农业政策时指出,有些风险由农民自己控制是最有效的,但是当危机的可预见性非常有限,不可能存在预防性行为。或者潜在损失已经超出了农民自身的应对能力时,就需要政府支持了。
另有研究人员认为,用市场手段来应对突发冲击,可能存在一些障碍。Kunreuther(2002)认为,对9?11恐怖袭击激发了针对这类事件的巨大保险需求。但是,为这类保险定价是一个难题,因为这类事件的发生和潜在的损失都是高度不确定的。Cummins(2006)也认为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来应对恐怖袭击存在障碍,他认为恐怖袭击潜在损失很大,对它的预测也特别困难,同时由于关系到国家安全,许多对保险公司测算保费必要的信息不能公开,因此,政府一定程度上介入恐怖袭击保险是必要的。
此外,还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直接宏观调控和间接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混合调控机制。(2006)总结了应对农业危机的一些解决方案:对于单个农民可以较好控制的技术风险,建议采用一套包括政府规制、风险化解和以非补助型市场工具组成的混合管理模式,其中政府的作用仅限于提供一个合理的法律框架和改进保险方式;对于气候风险,政府应该提供免费的巨灾保险来弥补损失,剩下的风险则交由私人市场来应对。Khandker(2007)分析了1998年洪水时期,孟加拉对农村家庭采用的策略。他将灾后很可能陷入贫穷的人定义为“脆弱者”(vulnerability),政策制定者针对“脆弱者”的干预措施包括临时措施和长期投资,临时措施包括救助和灾后复原,长期投资应重点集中在人力资源建设、信贷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应对突发冲击的宏观调控静态预案和动态响应

遇到突发冲击时,政府既可以制定比较完善的静态预案,在实际应对时,又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灵活变通来动态应对。但这种决策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制定既明确又有弹性的静态预案,以及动态应对突发冲击时,如何做到既反应迅速又决策




正确。
(一)静态预案权衡
在受到突发冲击前形成一系列静态预案是绝对必要的,因为突发冲击本身和应对冲击的组织管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静态预案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提高应对突发冲击的效率,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静态预案是基础的应对准备,甚至是动态应对的基础。
这里的静态预案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整个社会层面的宏观预案,为了实现全社会在应对突发冲击时更有效率这一目标而进行基础体系设计。如苗兴壮(2006)从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危机管理机构、公众支持体系、应急资金保障系统等方面对这一层次静态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整体研究。Boettke等(2007)指出,要想迅速从一场灾难中恢复就需要健全的经济金融体制、政治法律体系和社会文化制度。二是从管理和运行的角度进行的一般性预案设计。Kemp(2009)总结了处理紧急状态的准备、相关风险评估、计划和建立跨部门跨管辖区的工作关系等七个方面的经验。Cohen等(2002)分析了9?11事件后政府的行为,在应对突发冲击的计划、机构、通信和领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不难看出,这些研究强调的是应对各类突发冲击在管理运作方面的规律,依照这些规律来设计静态预案,可以提高应对的效率。三是针对某类或某种突发冲击时具体的应对预案,它要求预案的制定者对这一类突发冲击的影响范围和传导路径有深刻的了解。如郑向群等(2008)针对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特点,设计了一套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原则和程序。
静态预案的缺陷在于明确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内在矛盾。静态预案需要灵活性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其一,设计静态预案时,可能有一些影响冲击的环境变量并未考虑在内;其二,设计静态预案时,对突发冲击的发展变异难以准确估计。Grenville(2004)就IMF是否在印尼危机过程中给予了最佳建议展开过讨论,他认为IMF并没有提供良好的政策辅导,它的政策多数是借用先前的案例,甚至有一些是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政策辅导。
(二)动态应对权衡
静态预案存在着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自然地,人们会考虑采取动态应对的策略。这里又存在一个内在的矛盾:既然人们对突发冲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那么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怎样才能保证“适当”呢?
Enoch等(2003)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银行危机时期的状况,他总结了一些深刻的教训,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