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余华研究综述.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余华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琥珀 2022/8/21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余华研究综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余华研究综述
第一篇:余华研究综述
余华小说语言研究综述
摘要:余华是一位成就突出的中国当代先锋作家,自
1984
年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其一系列实验性极强的作品一直倍受评论界和文艺界关注。受到西方对叙事重复和主题重复的研究,从而引起了研究者对作品叙事技巧和方式的关注。
第三个时期是
6
21
世纪初,这个时期对余华作品叙事研究从更小更细的方面介入。如石慧的《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罗绮卫的《浅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及张卫中的《余华小说的时间艺术》都从细微角度进行研究,其中涉及对叙事语言的简要概括。同时期,高校对余华及其文本语言的研究也一度成为热点。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自
2022
年——2022
年,全国高校以余华及其代表作为研究主体的硕博论文共计
18
篇,其中论及作品语言的共4篇。
三、语言学角度谈语言
余华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视文本和语言为文学的生命。自
2022纪
80
年代以来,他对小说语言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实验。这种在文学中将语言视为独立的自足的表现,近五年来引起了语言学界的足够重视。学术界充分运用语言本体论、符号学等理论探究余华语言词语、句式、修辞等。如在《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语言的本初性特征》(2022
6
)中,何滢运用具有本初性特征的内部语言解释了它在《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运用;在《〈许三观卖血记〉的语篇衔接与语言风格》(2022)中,董育宁对话题连续、概括词替代、同语复现和排比用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分析。
根据2022来学术界与评论界对余华及其文本语言研究的有效梳理,可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角度:从文学角度、叙述学角度、美学角度探讨小说语言,仅仅是停留在艺术分析的层面上。无论是从先锋文学的特征出发,还是从叙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都把语言看作一种研究载体,为主题思想的阐述、为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提供论点支持。
2.研究材料:对余华作品语言层面的观照和专门研究并不多。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的论著,多是对余华单个作品的语言形式给予关注,对具体文本的研究还不够细致,目前也没有出现综合余华全部作品语言为研究材料的文章。
3.研究方法和结果:近几年来虽有学者从修辞学、符号学角度对余华作品语言进行了研究,但却没能从语言本体论的角度和高度进行研究。在对余华作品的叙事研究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在文本的修辞研究方面,尽管有研究者在论文中偶有提及,如余弦的《重复的诗学
7
——评〈许三观卖血记〉》,然而能从这方面有所彻底突破的论文仍然不多。
结语:
余华作为80年代异军突起的先锋派代表作家之一,自觉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语言本体论的深刻影响,在创作中关注语言自身,使他的小说语言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语言迥然不同的尖新诡异的风貌,他看重语言的弹性、可变性和潜隐性,努力突破语言的常规形态:如句式的错位与变形、词组特殊的搭配与组合、标点的省略或繁复等。因此,运用语言学理论深入分析余华小说的语言,对小说文本进行语言角度的解析有助于对小说的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①何滢.
余华:短暂而安详地叙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22,(2).
②刘保昌,——论余华小说兼及先锋小说的文化先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5).
第二篇:余华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余华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8
[日期:2022-08-02]
来源:天府新论2022年第3期(总11
1期)
作者:黄

[字体:大

小]
[摘要]余华是一个笔耕不辍,风格多变的当代小说家。综观90年代以来对余华小说的研究,无论是创作思想、主题内涵、叙事风格还是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22年以来又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关键词]余华;先锋;承继与转变;比较研究
余华是我国8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余华的小说创作迄今为止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7年~1990年,完成了《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世事如烟》等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第二阶段:
10
1991年~1999年,完成了《在细雨中呼喊》等三部长篇小说,以及《我没有自己的名字》、《黄昏里的男孩》等短篇小说。近年来余华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西、荷、日、韩八种外文传播海外,代表作《活着》在台湾、香港、意大利获奖。
作为一名小说家,余华具有格外强烈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