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docx

上传人:飞行的笑笑 2022/8/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XX年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的古诗一般都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
音乐节奏感,有益于培育学生的语感,便于感悟、意会语言文字。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十首课外古诗,范仲淹北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景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美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分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代送别诗多半情调低沉、伤心。该诗却一反伤心的风格,充满高昂豪迈的精神。特别是颈联,写贴心朋友同在四海以内,即便相隔天涯也仿佛近邻。形象精华,英姿飒爽。
,诗意慰勉勿在分别之时伤心。
“国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谈谈
它幸好哪里。
一洗古诗中凄凉凄怆之感,把儿女情长抛在一边,代以乐
观豪迈之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说明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
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令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邪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天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令人愁。”
(5)缘:由于。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边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能够看见太阳升起。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闻鸡鸣时分能够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
只由于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奇妙地虚写出
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绚烂情景,表现了诗人活力蓬勃、胸怀改革弘愿、对前程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
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讨论抒怀,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真理。祖先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信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包含着深刻的真理:人不能够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全局和长久。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
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
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