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环境对蒲松龄的婚恋观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对蒲松龄的婚恋观的影响.doc

上传人:彩凤w 2022/8/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对蒲松龄的婚恋观的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对蒲松龄的婚恋观的影响
摘要:环境对蒲松龄作品中的婚恋观是有影响的。在《聂小倩》和《婴宁》两篇小说中尤其明显。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作品提供了直接的信息、间接信息和自身信息,让我们了解到了在当时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蒲松龄口述、前人的著述、由他人提供的口头、文字材料作为写作素材。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之内,在促进了儒家文化传播的同时,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并不具有实际学问并禁锢了人的心灵,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对蒲松龄来说,一生当中最难忘的事,应该就是在科考场上的先扬后抑。他十九岁以第一名考上了秀才,但后来就再也没有前进一步。他对自己才华的这种高度自信,和科举功名上的停滞不前,构成了他生命当中特别大的张力,这也是他写《聊斋志异》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意图要把才华展现给别人,他这辈子之所以活得不太如意,不是因为自己才华不好,而是自己命运的不济。所以,在材料的组织和主题的构思过程中,蒲松龄作为一个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文人,其思想是有局限性的。蒲松龄在《婴宁》和《聂小倩》的创作中,他虽同情人民疾苦,但受到自己个人的阅历、思想认识,对科举制度依然存在较大的幻想,同时也承袭了不少陈腐的封建道德观念。所有这些都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消极因素。
(一)男权社会的矛盾心态
第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一方面肯定女性追求爱情的自由,鼓励女性拥有经济独立的地位,支持女性追求知识,另一方面却又重视一夫多妻的腐朽制度。蒲松龄在当时的婚恋观是复杂而矛盾的。如《婴宁》中,婴宁具有鲜明的个性: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不受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作为少女,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构成了她的主要性格特点。婴宁身上有着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性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隋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而《聂小倩》中,聂小倩是一个美貌的女鬼,生前只活到十八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后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打动,便如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采臣也不负小倩重托,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小倩因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亦絕口不提她的身份。宁妻病逝后,小倩嫁给宁采臣做鬼妻,之后又指点采臣除掉前来报复的金华妖怪。同样,她终究是别人的小妾,没有摆脱依附男人的命运。
第二,宣扬孝道、子嗣至上、戒淫的封建传统伦理思想。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结合,少有生死不渝的爱情,更多的是道义上的相敬如宾。蒲松龄是一位受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颇深的封建知识分子,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肯定了父母之命的合理性和子女服从的重要性。如在《婴宁》中,婴宁之所以得到婆母的喜欢,就是做得一手好针线活。而《聂小倩》中小倩因侍奉宁采臣的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勤劳善良,博得了宁家人的喜爱。
第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从小深衷功名,希望“达能兼济天下”,无论在胸中郁积着多少悲痛和激愤,穷愁潦倒的一生,蒲松龄对科举制度始终寄寓着厚望,尽管科举之路坎坷不平,他却从未放弃过对功名的追求。在《聂小倩》一文中,蒲松龄也吐露出了子嗣至上的思想。即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子,宁采臣还纳一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