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千字篆书写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千字篆书写法.docx

上传人:cc 2022/8/2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千字篆书写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千字篆书写法
篇一:千字文-篆书
归藏
归藏
归藏
归藏
归藏
篇二:小篆体千字文
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斜直)和弯画。其中直画也可按下四种形态用笔:(1)、起笔不露锋,收笔露锋。(2)、起笔收笔都不露锋。(3)、起笔露锋,收笔不露锋。(4)、起笔收笔都露锋。而弯画都是平滑的圆弧,中锋用笔,全靠手腕控制笔管的起侧来调节,又不形成侧锋,这样才能保证笔画的挺拔劲健。一般不作提按,但有时用一点提按会增加笔画的韵律。因此,书写甲骨文用笔如用刀斧,直劈后一割或直劈后一剜的轻柔动作来表现甲骨文的瘦劲、俊挺的刻画特征。应注意的是甲骨文没有折笔,如“口”字,需用四笔来完成。书写甲骨文用墨时,可先蘸浓墨,再在笔尖上蘸一点点清水,会使线条产生先润后枯的韵味。要注意枯笔或飞白不宜太多,倘若过湿又会出现墨疙瘩,否则会失去瘦劲遒润风采。其次,很多甲骨文有一字多形,要大胆造险。


二、 金文
商末周初是铜器制作兴盛时代,使青铜器上铸的铭文代替甲骨文的日常记录作用,金文的装饰字体作为文字的主流从而发展起来,也就是说甲骨文书法文字演变成了——金文,也称钟鼎文。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河南洛阳、陕西长安等地出土的很多重要青铜器,发现钟和鼎上铸刻的文字有两种,一种是凹入的阴文,另一种是凸出的阳文,后来称为款和识。能辩识出的西周时代的金文总数达到2000多个,以1976年在陕西扶阳出土的周穆王时期的重器《墙盘》个数
最多,用笔圆匀,柔和婉畅,起笔收笔及行笔都极圆润,保留了肥笔,较周初期金文更为紧凑;平正,更有规律性。金文的书体大致与甲骨文相近,但由于金文多在母范上先写刻,后浇铸。其铸造后的笔画特征不同于甲骨文锲刻后的形成的方折瘦劲的特征,而是表现为既丰满又柔韧的特点。点画交接处显点团状,仍保留了母范上的文字书写的笔意。在章法上,铭文行款以竖列直书,自左向右行文。最为常见的是行款体现了追求统一,对称、变化的意识,比甲骨文更为端庄而稳定,体势恢弘,笔画凝重粗壮,更加象形,形成古朴,典雅的风格。金文在西周晚期趋于成熟,将初期金文中的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块也消失。使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文字已演化成了玉筋体,用笔露锋,也向平直线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春秋时期的钟鼎上仍有类似蝌蚪的文字,腹部鼓出,尾端尖细。也有的起笔处类似鸟头圆巢,而用笔环转圆畅的“鸟虫书‘,以及垂笔较长,尾端锐利如针的”悬针书“等。


三、 籀文
籀文是商周至先秦的文字,也是铸造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籀文为周宣王时代太史籀所创造,也称大篆。大篆虽然完全摆脱了甲骨文的影响,但象形更有加强,而笔法更完美,端庄凝重,笔画雄厚。布局章法上更注意整体的规划,纵横齐整。书写大篆(1)、直画,藏锋入笔,落笔后提按适度,中锋行笔,从左向右均匀平稳运行,收笔缓慢回锋。(2)、弧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