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字摄影》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苏奕铭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元素已经已经深入各各学习领域,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想应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真抓实干,更好的体现当代高校生的时代性。现如今,无论 
 
《数字摄影》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苏奕铭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元素已经已经深入各各学习领域,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想应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真抓实干,更好的体现当代高校生的时代性。现如今,无论是国内外的时事政治,还是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因此我们高校教育更重视文化素质教育,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教育需要文化的烘托,将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获得整体全面发展。
Key: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务是立德树人,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表明任何课程教学都肩负德育的责任。
“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
通过探索,我们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我们认识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
二、“课程思政”的目的
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 奠定基础。
三、“数字摄影”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1.《数字摄影》课程说明
开课对象: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学生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课程性质:综合实践课程
课程目标:《数字摄影》课程为专业摄影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并掌握广告策划,运营及相关摄影技术的基础上,搞清广告摄影的概况,分类,技术要求。学会广告摄影的基本技巧与创意方法。重点掌握几种特色广告摄影的拍摄技巧。培养善于求新求变并适应市场需求的